胶东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节日饮食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引人入胜 。散见于食俗谣中提及的民间点缀节日的各种食品,不仅烘托了喜庆气氛,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人们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家家都一样”,其实胶东饺子的馅料,一家一个样,口味各不同,几乎是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所不包 。沿海地带
有种以八带蛸、猪肉、韭菜作馅的饺子,其味道之鲜,口感之好,令人叫绝 。人们之所以“一年忙到头,忘不了正月初一这顿饺子”,除了因为“好吃不过饺子”之外,还与饺子形似元宝有关 。饺子里边可以包进硬币、花生、年糕、栗子、红枣、糖果之类的吉祥物,五更起来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举家人饱食新春第一餐,吃着硬币者,谓之“财源旺盛”;吃着花生者,谓之“长生不老”;吃着年糕者,谓之“步步登高”……希冀新的一年“福广寿高人安,家顺业兴财旺” 。龙口一带过年还讲究吃点地瓜,说是“正月初一吃地瓜,打的粮食柱屋笆” 。
胶东人以面食为主食 。过去一般人家只有清明节才吃小米或高粱米干饭,并以干饭喂驴、牛、骡、马等大牲畜,民谣“打一千骂一万,清明节吃干饭”的流传,可能与这天是驴的生日的传说有关 。“三月三,小燕送一千” 。农历三月三是新媳妇节,结婚头一年的新媳妇节前走娘家时,带回婆家许多面塑的燕子 。这种小燕千姿百态,唯妙唯肖,有母燕、乳燕,有卧巢燕、双飞燕,花花绿绿,精美可爱,极具观赏价值 。
乞巧节的许多活动都与“巧”字有关 。食俗谣“七月七,炸花吃”中说的“花”,是巧妇们用面粉制做的其形如花,巧夺天工的油炸食品 。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种长约3至4厘米的“巧饽饽”,这种先用木制模具定型,然后在热锅里烙熟的小饼,有莲蓬、桂圆、狮子、金蝉等至少十几种样式,用长线穿成串,尾部缀一嘟噜沙果或一小撮花布,孩子们挂在脖子上,又能吃又好玩;若挂在墙上当装饰品,放到过年都不变质 。
民谣说“八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吃月饼” 。除了月饼之外,在潍坊与莱州交界的一些地方,还要蒸月糕、月鼓一类的面食 。月糕用两层园饼合成,中间插枣,下边一层形如12束月光,上层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塑饰物 。月鼓个头虽小,但也十分精致,节日期间孩子们常拿着玩耍 。
胶东民间节日食俗有些是企盼丰年的,正月初八日为谷日,家家户户吃面条,谓之“擀杖转一转,一亩打一石”;有些是预防疾病的,“二月二吃年糕,壮筋骨不闪腰”,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而“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则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单纯讲究吃喝,旨在补充营养物质,调节生活情趣 。
胶东春节食俗
相比于鲁西人的好“玩”,胶东人更重“吃” 。也正因为如此,胶东人格外重视灶王爷 。二十三是农历小年,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时就要摆上瓜果贡品,恳请灶王爷在给玉皇大帝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多说点好话,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 。这一天,标志着年节准备的正式开始,年货也要忙着置备了 。
胶东靠山临海,有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年货也素来以丰富著称 。在传统的习俗里,鸡和鱼不能缺,鸡代表“吉祥如意”,鱼代表“年年有余”,在饮食的背后是对自己家人美好的祝愿 。
二十八是过年的重头戏,这一天要开始发面蒸饽饽了 。大枣饽饽是烟台的特色,一个足有一两斤重 。蒸饽饽的时候,全家老小要齐上阵,选几袋上好的白面,然后做成大面团进行反复揉搓,接着,便在表面上用手小心地挑起一个“面鼻”来,将切好的红枣插入其中 。除了大枣饽饽之外,还会生产些“副产品”,像是莲子型的,鱼型的饽饽 。在些更传统的习俗里,会把面团剪上尖刺,做成“小刺猬”,放在窗台,意味着“招财进宝” 。
到了二十九,煎炒烹炸全都有 。海边的人离不开鱼,胶东人过年都会准备两种鱼 。一是炸刀鱼,刀鱼就是带鱼,长长扁扁的,把它切成块,再包上面芡,就可以入油了 。另一种是熏鲅鱼,将鲅鱼切片,用调料泡上一晚,第二天就可以下锅炸了 。熏鲅鱼是红褐色的,外酥里嫩,透着一股酥香味 。
【胶东食俗】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吃起了饺子,但饺子馅却大不相同,可以说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所不有 。年三十的饺子还会包上红枣和硬币,吃到红枣意味着“鸿运到顶”,吃到钱就代表着“财源滚滚” 。除了饺子,另一道必须做的菜叫“隔年菜”,隔年菜不是特定的某道菜,任何菜都可以肩负起这项工作,但比较多的,还是用白菜,猪肉,粉条,海带,排骨等熬成的一大锅炖菜 。有个有趣的说法,说初一初二女人是不下厨的,但男人又做不好菜,于是便提前做好,到时候让男人热热就好了 。不知这种说法的真假,可“隔年菜”却成了胶东的特色,借着“隔年财”的发音,同样预示着新的一年的美满与富足 。
- 胶东民俗:民间禁忌
- 胶东烟台栖霞民俗:正月十五元宵节“送灯”
- 山东莱州月季花节
- 羌族饮食习俗
- “连襟鱼翅”的传说
- 山西饮食民俗之六月六食俗
- 哈尼族的节庆礼仪食俗
- 潮人端午节食俗
- 重阳节的三种食俗
- 转转酒 饶有情趣的彝族酒文化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