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祭祀习俗

据专家考证 , 祭祀最早起源于商朝 。当时人们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 , 能够降祸或赐福于人 , 十分崇拜 , 所以安排日程祭祀 。后随着历史的衍进 , 祭祀内容及方式不断发展 , 不同环境和民族逐渐形成华夏文明中各具特色的祭祀文化 。
祭祀按对象可分为祭拜神灵和祭拜先人两类 。县境古属楚文化圈 , 临淮水之滨 , 汉人聚居 , 祭祀方式上既有汉民族的普遍性 , 又有一方水土的独特性 。
一、祭拜神灵
神灵种类繁多 , 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雨神、灶神等 。他们源于天地 , 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 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膜拜、献礼 。
过年祭拜  自夏朝开始 , 4000多年来 , 过年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盛大的节日 , 也是人们祭拜神灵最虔诚的日子 。
从除夕到正月初二的3天年内 , 家家户户在家堂上供奉春饭(一般为两碗米饭合扣而成)、香茶、鱼等 , 设烛台、香炉 , 每餐前要点烛焚香 , 燃放鞭炮 , 叩拜 , 以表达人们欢度佳节时 , 不忘神灵和先祖佑护的恭敬之心 。另外 , 灶间、门外亦需点烛敬香 , 祭拜灶神、门神、土地神 。
近年 , 传统繁琐的过年祭拜礼俗已渐淡化 。设案供奉者已不多见 , 但点烛焚香 , 燃放鞭炮之俗仍存 。
元宵节祭拜  农历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为天官大帝的诞辰日 , 旧时各家、寺庙都要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 , 请道士念《三界公经》 , 演大小棚戏等 。
现在 , 元宵节已演变为人们团圆、玩闹的节日 。吃糯米面元宵 , 参加“猜灯谜”、“观花灯”等活动成为人们的日常安排 。
中秋祭拜  远古时代 , 人们对一切自然界事物都有敬畏心理 , 把日、月、山川、雷、电等都奉为神灵 。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太阳 , 也是重要的祭拜对象 。《周礼》中记载:周天子每年中秋夜在国都西郊祭月迎寒 。唐太宗时 , 正式把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
中秋为团圆节 , 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 县境有供月亮的习俗 。供月时 , 一般在院内置一小方桌 , 对月焚香 , 并供奉月饼、糖馍、石榴、苹果等祭品 , 民间还有老人让孩子拜月、许愿的 。但此俗近年渐淡 , 只有吃月饼、糖馍馍之俗仍盛行 。
“腊八”祭拜  《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 , 为祝融 , 祀以为灶神 。”古时 , 农历腊月初八是祭祀灶神的日子 , 这天 , 人们要举行较隆重的祭祀仪式 。两宋时期 , 祭祀活动中出现了佛家施斋“腊八粥之风 。传此举当时是佛教改造民间巫神活动的举措 , 后渐成风俗 。
如今 , “腊八”祭拜灶神活动已废 , 但在“腊八”这天以糯米、豇豆、红枣、桂圆肉等熬煮“腊八粥”仍在民间盛行 。
小年祭拜  农历腊月二十三 , 俗称“小年”、“祭灶” 。这天 , 人们要备丰盛的菜肴庆贺 , 举行祭祀灶神活动 。
旧时祭灶活动一般在午夜前进行 。普遍做法是:取若干稻草秸切成约寸长的秸秆 , 以少许炒熟的黄豆拌和 , 做成“灶马料”(供灶神坐骑食用) 。家主先于灶神位点烛敬香 , 供奉麦芽糖 , 然后从灶间至大门外向空中抛撒“灶马料” , 并不停念叨“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等语 , 谓之“送灶” 。
而今 , 原汁原味的“送灶”仪式几乎已无人操持 , 但县境仍存小年这天食麦芽糖、点烛敬香、聚餐庆贺等习俗 。
二、祭拜先人
《史记·礼书》说:“上事天 , 下事地 , 尊先祖而隆君师 , 是礼之三本也 。”可见古时对先贤的尊崇 。祭祀先人主要包括祭拜先人和圣贤 , 祭拜形式主要为跪拜叩头 , 焚烧纸钱 , 敬献祭品 。
清明祭拜  清明祭拜祖先和亡故的亲人之俗始于南北朝 。唐代中叶 , 清明扫墓被正式定为制度 , 沿袭至今 。
境内清明祭祀(俗称“上坟”)需在清明节前进行(节前一天寒食节亦忌上坟) 。祭祀时要先给坟冢培土 , 加固 , 挑高 , 加“坟帽子”(由两块碗状土块合拢而成) , 然后在坟前摆放菜肴、果品 , 焚烧纸钱、纸扎祭物 , 燃放鞭炮 , 并行磕拜之礼 。
20世纪90年代后 , 县境推行殡葬改革 , 人们日益倡导文明祭祀之风 , 摆放祭物者渐少 , 多以鲜花寄托哀思 。
端午祭拜  相传端午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忧国忧民的楚大夫屈原愤而投汩罗江后 , 人们为了不让鱼虾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 , 便以棕叶包糯米饭团投入江中 。后此举沿袭为固定的祭祀形式 , 插艾、包棕子、炸油香、赛龙舟等成为人们端午节怀念屈原的特定的习俗 。
端午节为县境比较重视的节日 。人们早晨有吃咸鸡(鸭)蛋、“油香”、粽子、插艾草等习俗 。已订亲的男方 , 要在端午节前携烟、酒、鸡等至女家“送节礼” , 接女孩到男家过节 。中秋节、春节时亦有此俗 。
中元祭拜  农历七月十五 , 俗称“冥节”、“七月半” 。此节源于佛经里《目连救母》的故事 。民间有此日亡人可以得渡 , 脱离苦海 , 是灵魂解脱日之说 。因此人们这天会祭亡灵 , 烧纸钱 。若祖坟距住地较远 , 亦可傍晚于村头路口烧纸举祭 。旧时祭祀还要作“盂兰会”、“请百客”等活动 , 现已废 。
“十月一”祭拜  农历十月初一时值深秋 , 寒意已现 , 县北此日有上坟祭祖的习俗 , 谓之为先人“送寒衣” 。
冬日祭拜  旧时 , 各地宗祠多举行“冬祭” , 祭品一般由宗亲会准备 。是日 , 族内齐聚于祠堂内 , 按照长幼尊卑的次序祭拜祖先 。解放后 , 县境祠堂大多被毁 , 现仅存史院乡境内的尹氏宗祠 , “冬祭”之俗亦废 。
年内祭拜  县内素有上年坟的习俗 。年内 , 人们在备办年货的同时不忘先人 , 以烧纸钱、放鞭炮、叩拜等形式至祖辈坟前祭拜 。
【安徽长丰祭祀习俗】另外 , 境内还有新媳妇进门后“上喜坟”祭祀先人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