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汪华,隋末起兵保据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唐武德四年(621)归唐,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死后,民间感念其保境安民之功,尊为汪公大帝,纷纷立庙祭祀,庙额“忠烈” 。本地区无庙村坊,则供汪公及一子神像,灵位于宗祠、社屋后堂 。汪华生九子: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即俗传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 。一二三太子祖像极小,四五六诸侯无神像,七八九相公神像高大,各村只崇奉其中一子,木坑崇奉一太子,溪头崇奉三太子,洪村口、金锅岭崇奉七相公,湖岔崇奉九相公,汪岔以及山里大谷运、汪滿田崇奉八相公…… 。有些村汪公父子座前摆有神案、置香炉、角杯、签筒、签簿、供人卜吉凶、许愿 。溪头叶氏每年要择日烧金银纸,在桥楼下河里“买水”,为汪公及太子洗菩萨衣,其崇奉程度可见一斑 。
【安徽汪公祭 祭祀越国公汪华】 本地区“汪公祭”大都选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八,由各村汪公会组织 。拜祭后即以特制菩萨轿抬神像出游 。因其出游始终充满戏噱意味,故俗称戏菩萨 。洪村口一带汪公父子同时出游,汪公轿行进平稳,谓文而不武,太子(相公)轿行进则左右摆动,甚而颠至轿子离地寸许,以炫抬嬉者功力,谓武而不文 。溪头村则父子不同出,却附有社公土地神 。轿行进皆文而不武,但其排场仪仗不逊于接观音 。盛名久列歙东四大著名神酬,社会活动榜之一 。即“江村朝献、桂林社、溪头龙灯、竦口会” 。兹将溪头龙灯(汪公祭)作代表性记述如下:
正月十三,叶叙伦堂挂上十六只木架大彩灯,有红纱、玻璃、明角、宫灯四式,每式四只一组 。社屋内汪公父子、社公座前,祖先灵牌寝室内皆红烛高烧 。十四日由社首、族长召集有关人员部署事宜,十五日黎明,祠堂即派人敲响大开锣,绕村一周,名为“催锣”催人起床早膳 。待群集宗祠,经简单的焚香祭拜仪式,即抬出太子与社公像游村 。其队伍仪仗序列是:最前列即一丈余长杏黄色大龙旗,铜式塔柱式杆旗,旗镶月牙边,两面绣龙,两根长飘带,随风飘荡 。龙旗后大锣大鼓开道 。接着是两面“清道旗”,(黑色,绣清道二字),二十四面飞虎旗,(白色镶黑边四方形,绣彩色飞虎),二面方形红旗,由两人扛于肩,旗杆上各挂开锣一面,,并排呜锣行进 。紧接的是二人抬雕花木顶,红金描金香案,案上一对铜烛台,插两只用红绸特制的“龙凤献烛”案中一铜鸭,一脚缩于腹中,一脚独立,昂首自嘴中吐出檀香 。香案后是二十四面彩色蜈蚣幡和“半副銮驾”,即掌扇一对,铜锤一对,大刀一对,月牙斧一对,朝天灯一对,魁星笔一对 。随其后者乃十把大红呢黑缎镶边盖伞,伞后是表演行进的儿童地戏班,饰的是《八达岭》、《八刹庙》等戏文人物 。有细锣细鼓,(单皮指挥的打击乐),大清伴奏,极娱人入耳 。随之而来是八名身宽待长袍马袿,手执制香(特制成四层宝塔式)的老长辈特香队伍 。其后是金壁辉煌的太子轿,一柄莲花饰伞顶的杏黄色圆盖伞亦步亦趋,再后是无顶敞蓬却雕饰精美的社公轿,随行进步伐,社公胡须不停的摆动,轿后是一柄蓝缎嵌金线,绣“万”字边的圆盖伞 。殿后的是大锣细鼓混奏助威 。沿途鞭炮齐鸣,方形利市彩纸片漫天飞舞,观者夹道,全村沸腾 。游村一周,仍回社屋 。准备夜游 。
夜游仪仗除同于日游外还加进了龙灯诸多内容,故比日游更加壮观 。首先是菩萨轿四周装上了红纱框,内烧烛火 。蜈蚣幡后面添上十盆竹扎纸糊彩花盆,内点烛映照着栽插的纸花,由十名儿童撑持 。地戏班改用麒麟送子灯,(竹扎、纸糊、彩绘、头尾两节内燃烛)系于化装成青衣童子者身上,另有四个云雾童子,手执画有云雾的灯笼跟随,然后是龙灯(托板、竹架十八节,纸糊彩绘,每节龙段下有一人打小锣,谓龙段锣,内燃烛)、鱼灯(竹扎三节,纸糊彩绘,有大小各种,内燃烛)、竹马(竹驾纸糊马头、马尾二节,内燃烛,衔接系于儿童身上,儿童着戏装画脸彩,手执小马鞭,饰成《昭君和番》人物) 。夜游用松明火蓝及竹木、葵花杆火把照明,只见队伍迤逦,灯河涌动 。与天上燃放的流星焰火相映,整个夜空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丽壮观场景 。
夜游村一周后,其他仪仗队均簇拥着菩萨轿回到社层 。龙灯、鱼灯队伍全则游进富山寺(离村二里地),转于寺前坦上,在大锣大鼓伴奏下尽情欢舞,谓之“转龙潭”,寓意为鱼龙兴波,以水克火,希望一年中村族无火灾 。
在龙灯、鱼灯进富山寺的同时,麒麟送子灯队伍在细锣细鼓鼓吹下,来到新緍人家,献上“送子烛”,赞些吉利话,事毕,会合返回之龙灯、鱼灯队伍归祠 。
十六日,太子菩萨归座,改嬉汪公菩萨,日夜游仪式同于十五日,只是夜游地戏班改为饰八仙,每人一盏灯,灯画各人物件,如铁拐李葫芦,四盏云雾灯仍然跟随 。在汪公菩萨回社屋后,要去村中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老人家里送寿烛,五十岁的一斤,以上每十岁递增一斤,奏细锣细鼓,哨呐曲牌,赞些吉利话 。燃点寿烛的人家要照应到烛烯燃尽方睡,谓之“守烛” 。
1950年后,龙灯、鱼灯失传,菩萨停嬉 。
- 歙县民间汪华崇仰习俗
- 安徽潜口的龙灯
- 安徽东至风俗
- 安徽古老茶俗 给客人倒茶不倒满
- 安徽五河习俗:压床
- 安徽五河丧葬习俗:讨寿碗
- 安徽五河习俗:摔老盆
- 安徽五河习俗:烧纸钱
- 安徽天长护国寺庙会
- 安徽旧时徽州:生儿育女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