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立春习俗

客家 , 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 , 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 , 分布约120余县 。先世居黄河流域 , 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1270年代南宋灭亡後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自称“客家”或“来人” , 以区别于本地人 。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 , 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客家人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独立性 , 更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 。客家的立春习俗丰富多彩 。
交春
【客家祖地立春习俗】 赣南、闽西地区的客家人习惯将立春这一节气称之为“交春” 。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节气的三侯(五天为一侯) , 而特指立春日“春”到来的时刻 。
交春之时 , 客家传统习俗需家家户户放爆竹相迎 , 闽西石壁客家更对天礼拜 , 名曰“接春” 。
这一天 , 当立春时刻到来时 , 石壁客家人哪怕是在半夜 , 人们也要点燃香烛 , 鸣放鞭炮 , 以示迎春 , 接着便摆春酒 , 吃春卷 , 旧时还要耍春灯 , 相互庆贺 。
如何判断交春时刻?
客家人往往将鸡蛋竖起 , 若松手而蛋不倒即是“春”来了 。或者将鸡蛋置于水中 , 交春之时一到原本横向浮在水面的鸡蛋便能慢慢竖起来 。客家民间认为只有这一时刻 , 新的一年才真正开始 。
客家的立春习俗 , 无论“拜春神”(即祭芒神)、“吃春饼”还是“送春牛”、“舞春牛”均显得非常古老而传统 。
周代有天子设东堂迎春的仪式 , 当时祭祀的是春神即句芒神 。句芒亦称芒神 , 是主管农事之神 。远古时期 ,  最早在立春日祭祀者除专职的礼官外 , 便是从事耕作的农人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开始有祭春牛的民俗活动 , 而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则有送春牛、吃春卷等习俗 。送春牛也叫报春、打春、赞春 , 有人在立春前几日边敲小锣竹板 , 边唱赞春词 , 挨户送春牛图 。
拜春神
客家的春神即古老的句芒神 , 是众神中主管农业的天神 。客家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族群 , 对春神格外崇拜 。
接春
三明客家的拜春神习俗名曰“接春” 。交春之时 , 耕读之家在大门上张贴“迎春接福”、“春到家兴”、“春到福临”等红纸条幅以表迎接春神 。
立春时节在每年公历(亦称“西历”)2月4日或2月5日 , 也就是在闽西客家人“老历年”的前后 。立春在过年之后称作“年里春” , 立春在过年之前称作“年外春” 。
报春
所谓报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 , 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 , 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 , 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 。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