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俗谚:拨错一只 铺了九里

“拨错一只 , 铺了九里” , 这俗谚典故流传在莆田江口一带 , 意为投资预算时算盘多拨了一只 , 造成剩余银款 , 又接办好事 , 铺了九里长的石路 , 传为美谈 。
据传明时 , 涵江石庭五显宫旁 , 有家姓黄夫妇开的茶馆客栈 。该夫妇心地善良 , 为人诚信勤劳 , 所以客店生意兴旺 , 过路人都喜欢来此过夜 。
有一回 , 客店来了一位外县人 , 该客多年在外地经商 , 这次路过石庭 , 天已黑 , 就来黄家茶馆寄宿 。大概因其赶路疲倦 , 又喝了一点酒 , 他昏昏欲睡、很快将过年货担卸好 , 把装有银子的褡裢往床头一挂 , 便倒头呼呼入睡 。等他一觉醒来 , 门外人家鞭炮已噼里啪啦轰响 。此时 , 他清楚今天已是大年除夕 。于是马上穿衣起床 , 挑起顺带的年货担 , 就匆匆赶路走了 。
过了片刻 , 店主老婆才进来收拾房间 , 她发现一只褡裢还挂床头 , 马上转告丈夫 , 其夫连忙出门要去追赶那客商 , 但其早已走得无影无踪 。
却道那客商欢欢喜喜回到家 , 正要给儿女分压岁钱 , 才发觉自己褡裢丢了 。他想 , 整年在异地他乡奔波 , 好不容易回家围炉一家团聚 , 现在若自己回石庭去拿褡裢 , 又得跑大半天 , 今晚就没法自家团圆了 。于是 , 他把这事暂搁肚里 , 打算过了春节 , 再往茶店去讨 。谁知事有凑巧 , 刚过新春 , 有个好友远道来找他 , 要一同去京城做一笔好生意 。他权衡轻重一掂量 , 觉得如不做这笔生意 , 就去石庭讨褡裢 , 万一不如人意 , 又误了赚钱时机 , 损失倒更大 。他只好拿定主意 , 还是先一同去京谋商 。回来后再去石庭讨物 。
再说 , 石庭客栈的店主夫妇 , 初一等到十五 , 等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 , 还是不见失主的面 。直等到第二年年关 , 这位顾客才突然出现 。店主见失主 , 直截了当地问:“你是去年来此过夜的吗?”
失主也直截了当地回答:“是呀!”
“是否丢下什么东西?”“是一褡裢挂床头忘了 。”“当中装什么?”“银圆整数一百元 , 还有点碎银” 。
店主夫妇听他说得和实际完全相符 , 就毫不迟疑拿出褡裢 , 让其完璧归赵 。该客见银子丝毫没有差错 , 分外感激 , 就马上掏出些银两要赠店主 。店主再三推辞 , 怎也不肯收 。
双方越谈越亲近 , 真个贴心见真心 。那晚闲谈中 , 客商获悉店主夫妇还未生儿 , 联想自己妻昔日也难生育 , 后得一贴有效秘方 , 方生一男一女 。其药方至今还记忆犹新 。于是 , 他毫无保留地开给秘方 。次日 , 方才离店 。
可谓无巧不成书 。店主老婆服下药方 , 果然立竿见影 , 不久就怀孕了 , 当年就生下一个胖男娃 , 夫妇高兴得不知说啥好 , 一直对那客商感念于心 。
【莆田俗谚:拨错一只 铺了九里】几年后 , 这客商又来店过夜 , 有恩逢故人 , 店主更是亲热 , 就叫小孩出来打招呼、拜谢 。这小孩弹指一挥间 , 已七龄 , 长得眉清目秀 , 逗人喜爱 。客商见了 , 心机一动 , 便对店主夸赞说:“这小孩有福份有贵相 , 我可帮忙带去书堂就读 。将来如门当户对 , 就当我家女婿也行!”店主夫妇看这客商慷慨大方 , 说话诚实可信 , 又觉得自己欠文化 , 茶店整天忙忙碌碌 , 难以把小孩教管好 , 于是满口答应他的提议 。当即就将小孩交给他代为栽培 。
又几年过去了 , 这小孩果然学有长进 , 聪慧过人 , 后中进士 , 被任为贵州布政 。其为官清廉 , 称誉一方 。一年 , 黄布政从贵州回石庭省亲 。其亲自了解家乡芦溪 , 每年雨季 , 溪水一涨 , 就泛滥成灾 , 雨过之后 , 又闹干旱 。家乡父老乡亲 , 生活极为艰苦 。黄布政看在眼里 , 听在耳里 , 急在心里 , 便奏报朝廷 。朝廷很快准奏 , 并委任其亲自主持建陂 。经多方协调 , 众功协力 , 没几年 , 南安陂就重修好了 。(据《莆田市志》载:江口狮村泗坝南安陂初建于宋 , 重建于明) 。可是账目一结 , 竟还剩余九百多两银子 。
不难理解 , 这些多出的银两 , 如果落在贪官手里 , 早就被装入私人腰包 , 化为已有 。但黄布政从小家教好 , 养成公正无私作风 , 当即就当机立断 , 决定把这剩下的银钱用以铺路 , 再办公益事业 。一共购买了九千多块石板 , 从江口一直铺到石庭 , 接近涵江 , 头尾共有九里路程 。
黄布政加办的这一修桥铺路工程 , 又为江口民众办了一件好事 , 故直至如今 , 民间还流传着这俗谚:“拨错一只 , 铺了九里” , 意味深长 , 令人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