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元宵佳节“摆棕轿”习俗

元宵是莆田民间一年中重头节庆 。每年正月初六起 , 各地就开始长达二十多天“狂欢节”:村村社社轮流闹元宵 , 直到正月二十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方休 。各地元宵活动各具特色:搭桔塔、蔗塔、糕塔 , 摆全猪、全羊、全鸡、全鸭 , 以及剪纸、妆架、摆斋菜、设宴桌、糊纸样等民间工艺五花八门 , 琳琅满目 。其中 , “摆棕轿”是元宵活动中最热闹传统项目 。
摆棕轿习俗的由来谁也说不清 , 只知道这样比较神圣庄严 。在熊熊燃烧的火堆前摆棕轿 , 带有原始的神秘光环 , 又常与各种民俗、宗教、祭祀、红白喜事等活动结合在一起 。莆田市汉族民间闹元宵时间与其他地域不同 , “正统”的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 而莆田闹元宵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底 。
据了解 , 兴化各地几乎都有棕轿表演习俗 。各地棕轿样式和材质有很大不同 , 重量也差别很大 , 重的几百斤 , 轻的仅几斤 。尽管形式差异大 , 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 , 贴上象征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 , 并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 , 由小伙子抬着随队伍绕境巡游 , 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进行棕轿表演 。各地棕轿舞亦各有不同:有跳有摆、有走有跑、有绞有转 , 有摆着棕轿不停绕埕 , 有沿街巷快速奔跑 , 有把棕轿绞在一起绕火堆连续转圈 , 还有抬棕轿跳过烈火 。在呐喊助威声中 , 抬轿的年轻人在宫埕前围着一堆堆旺火轮番跳跃 , 你追我赶互不服输 。熊熊烈火 , 滚滚烟尘 , 表演者奋力竞技 , 观看者呐喊助威……
摆棕轿既娱神也娱人 , 带有一定体育动作元素 。表演者随着锣鼓声节奏 , 或边走或边跳 , 或抬轿或摆轿跳步 , 既有腿部动作 , 也有手臂及躯干动作 , 既有直线又有曲线运动 , 是一种独特强身健体活动 。
而且表演者与围观者在活动中相互呼应 , 淋漓尽致抒发情感 , 不仅带来视觉冲击 , 还引发心灵震撼 , 人们在表达对神敬仰的同时也享受生活乐趣 。
人们的热情被激燃了 , 人群沸腾了 , 这时表演者与围观者已分不清谁是谁了 。这种夸张的肢体语言旨在表达对神的敬仰之情 。
莆田棕轿表演规模最大的要数城厢区南门社区 。正月十五下午二点 , 南门境内六个社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 , 开始绕境表演 。南门棕轿摆法与众不同 , 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轿 , 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棕轿 。一路上 , 42架棕轿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 , 每到一个社就要为敬神表演 。绕完6个社 , 队伍回到寿光义社大埕 , 代表6个社的六堆干草被点燃了 。6支棕轿队同时上场 , 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 , 看谁摆得快转得猛 。
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 , 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跑啊 , 转啊 , 火小了立刻添草 , 人累了马上替换 , 就是不能让棕轿先停下来 。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摆棕轿竞赛中谁也不服输 , 直到100担干草烧完也应了“新年火旺旺”愿望 。
活动结束后 , 由6个社12个福首共同请大家吃福饭 。
摆棕轿虽是传统民俗 , 但由于它激情横溢 , 极具竞争性 , 广受当今民众欢迎 , 不少到了一定岁数的男孩都会参加 。而丰富多彩棕轿表演也日益成为莆田最具特色节庆活动 , 这一古老民俗如今愈加焕发蓬勃活力 。
莆田元宵节习俗节绍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 , 盛况超过春节 , 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 , 最早的初八 , 最迟的正月廿九日) 。
解放前 , 元宵之夜 , 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 , 摆“宴桌”、叠糕果 , 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 。行傩队伍绕境一周 ,  家家在厅堂摆设香案 , 当队伍经过时 , 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 , 祈求全年平安如意 , 俗称“接行傩” 。
接完行傩 , 主妇们把余烬拿回家倒入灶膛 , 表示来年更红火 。是夜 , 游灯、“摆棕轿”(跳傩火)、舞龙舞狮 , 直闹到天亮 。有的村还“做大棚”(几班戏子合演大型连台历史剧) 。
【福建莆田元宵佳节“摆棕轿”习俗】 有个别村过元宵节的方式极特殊 , 如城厢区城郊乡广甫 仔村的过节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时 , 家家把煮饭的锅 , 取出倒扣院子里“耙”几下 , 即算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