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城由来的传说

据广州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 。恽统治岭南,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又称楚庭 。关于五羊的由来及其传统有三个版本 。
版本之一:周夷上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 。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 。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 。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 。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
版本二:五仙降临的情形差不多,但传说中的时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的时候,即战国周显王时期 。
版本三: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 。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 。现在的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 。这个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吴修还未到任,怎么看得到已经来到广州州治厅堂上的五仙样貌,并且在厅堂上绘出来?
而据《广东通志》记载,五仙观的观址历代曾多次迁建 。宋代时在十贤坊(今北京路省财厅一带),南宋后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带)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赵嗣坚持将原五仙观改作广丰库,于今惠福路坡山现址再建五仙观 。在今五仙观的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江砂岩似脚印状的凹穴,称为“仙人拇迹”(即仙人脚印) 。
听起来这也有点太不严肃了,仙人们的降临之地一忽儿被搬到这,一忽儿被搬到那,搬来搬去还搬出了个脚印来了,未免有些儿戏 。不过,反正是有个他们落脚的地方,以供大家伙儿纪念也就是了 。有趣的还是那个脚印,有这么天真可喜的一说,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认可了 。屈大钧的《广东新语》里说:“‘穗石洞有一巨石,广可四五丈,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 。”明清两代,这个“仙人拇迹”还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 被列入羊城八景呢 。广州人在这一档子事上的“求其”(随随便便兼漫不经心)和天真,令人若尔 。
至于最后落脚到惠福路的五仙观,在解放前就已经荒废了,建国后才重加修葺,可是五羊山人像和五头石羊未能在观内复原 。倒是在越秀公园用一百三十多块花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据说,光是主羊头部的那块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
五仙的坐骑为什么是羊,而不是其他狮子老虎大象之类,有人做过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会时期,并且说可能是由广州地区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而来 。那时我国南方曾经存在过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用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相区别,他们崇拜羊,认为羊是吉祥的象征,给他们带来了幸福 。其中,又以在广州地区从事原始农业的“黄羊”一支最为兴盛,传说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种水稻,还是高产的,由此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
五羊传说至少已流行了1500年 。关于五羊传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晋代 。到了唐宋,五羊传说更为流行 。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诗句、《太平广记》卷三十四引唐裴铏《传奇》“崔炜”篇,都提及羊城,即广州 。至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引《续南越志》云:“旧说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至今呼五羊城是也 。”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石语》也有关“五羊石”条 。
五羊传说具有重大的价值,是千余年来民众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同时,它具有开放性的基因,其派生的故事反映了广州城作为口岸城市,对外交往频繁的特点 。五羊传说是岭南地区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口头文学,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 。同时为书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而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故事传说,它也蕴涵着哲学、宗教、艺术、语言、风俗等观念,对广州地区文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具民俗学研究价值 。
今天,五羊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民众的心里,成为广州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和城市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 。
【五羊城由来的传说】近20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人们价值取向发生很大改变,欣赏、传承古老传说的热情正在丧失,使五羊传说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老一代的传说讲述者逐渐减少,年轻一代不愿承传,五羊传说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