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经济这把火,从中国烧向全球( 六 )


就目前来看 , 美国更倾向于混圈 , 不会像中国一样成为非常透明的买卖品牌 。 因为更随性 , 美国的达人不像中国人达人把它当做职业 , 很多人是半职业半玩的形式 , 那玩的形式当然会跟关系好的给更多的优惠 。 但这个在中国是纯生意 , 所以说慢慢地人情就不能(持久) 。
这两年MCN机构也多了起来 , 以前可能很难找 , 一个个很零散 。 但现在在去找的话 , 一次找到三五家是OK的 。 机构跟网红的合作有的是全约 , 发基本工资的 , 包月的 , 这一个月里要直播多少小时 , 发多少条视频;有些是外约 , 比如一周四条广告 , 这四条广告都给包了 , 网红就不要自己接广告 , 其他就是账号想发什么发什么 , 但是商务部门包给我 。 也有一些孵化的 , 但还属于非常早期 。
这些达人其实还是为钱 , 只不过是没有太当职业 。 还有这个东西为什么洛杉矶比较发达?因为好莱坞经纪人失业后都干MCN了 , 签一些网红 , 用好莱坞那套非常体系化的培训 , 快速地来完成从素人到达人的一个职业过程 。
TikTok因为才刚开始有达人和网红逻辑 。 从去年中开始 , TikTok逐渐成为年轻人更喜欢的视频工具 。 从去年终开始 , 才有一些网红的概念出来 , 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红变现业务逻辑 。 如果说变化 , 那就是新一代年轻人从IG往TikTok上偏斜 。 美国很多人瞧不起IG广告里的那些人 , 觉得很fake , 就像很多中国人讨厌小红书一样 。
其实我们在美国主做两类 , 一类是彩妆 , 一类是家具类的3C数码 , 比如面包机、厨房电器桌面电器这些 。 从供应链考量 , 我们在深圳、上海都有公司 , 深圳供应链成熟 , 美妆我们有本土货 。
美妆这块 , 国内的新品牌出海程度还远远不够 。
那么我们对网红最大的要求就是匹配度 , 完全可以参考国内这一套 。 比如彩妆就两类 , 一类是李佳琦“柜台型”的人 。 第二类就是Billie这类人 , 代表着反传统的coolkids 。 当然 , 其实最核心的还是人和货的匹配度 。 我们也会借助第三方工具来筛选合适人选 , 比如Tikrank、Shoutcart、Leapca和NoxInfluencer 。
内容经济这把火,从中国烧向全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TikTok
筛出之后 , 就可以直接在TikTok里发私信 , 这比商务电子邮件效率高一点 。 我们要求是正式邮件也要发 , 私信也要发 。 但是整体看来私信的效率高一点 , 邮箱回得慢 。 中国社媒很多人不看私信 , 但美国人很喜欢看 。
我觉得整个欧美短视频更像快手 , TikTok也更像快手 , 很重视跟粉丝互动 , 粉丝也很乐意 。 为什么TikTok可以流行 , 因为Instagram手握几百万粉丝的网红跟粉丝很脱钩 , 没有那么亲密 。 TikTok达人和粉丝非常亲密 , 不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 。
直播的量化标准就是很简单的 , 一是看实播GMV , 二是看直播间有多少是已有粉丝 , 有多少是新进的人 。 我觉得短视频看播放量是第一位 , 短视频看转化是一个很扯的东西 , 因为短视频不是即时的 , 不是投了立刻就有转化 , 就有一个ROI定下来了 。 我觉得一款视频ROI的衡量维度至少要放到三周 。
短视频爆品可遇不可求 , 其实有规律可预知 , 一个是货和达人人设的匹配度 , 二是在极高匹配度之下 , 你的货能不能玩出内容来?
实际上我更想把网红经济当成CPM来看 , 几个粉丝不重叠的网红加起来 , 有一百万粉 , 我投完之后有100万人看到我的内容和品牌 , 可能有20%在Google和亚马逊搜索了品牌词 , 搜索产生点击 , 那么点击形成价值 。 我的品牌拥有搜索量之后 , 就会沉淀和传播 。 这相当于给品牌词在全网做了SEO , 那么慢慢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购物平台上都被搜索 , 我的SEO品牌资产就留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