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吴怼怼(ID:esnql520) , 作者:李小歪 ,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 头图来源摄图网
做生鲜电商难 , 在中国是 , 在美国也是 。
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这听上去是个伪论断 。 部分行业分析过于乐观地认为 , 生鲜电商在中国已经跑过几轮 , 上半场拼钱袋子 , 下半场拼供应链 。 但「生鲜电商第一股」杀得你死我活 , 最终还不是两败俱伤 。
同样 , 2020年前后疫情促使外卖跑腿等服务形态在美国迅速渗透 , 众多生鲜电商也因此迎来企业成长史上的指数级增长阶段 。
先是「Instacart」当年订单暴增500% , 多方资本跟进后估值达到390亿美金 , 成为这几年风头最劲的独角兽;后有从C端转攻B端的「GrubMarket」宣布完成E轮融资 , 开始筹划IPO , 而更年轻的玩家 , 创立于2015年的生鲜电商「Weee!」也在近期宣布完成近期宣布完成4.25亿美元E轮融资 。
作为专注满足少数族裔需求的生鲜电商 , 在提供差异化、富有竞争力的商品上 , 尽管Weee!具备一定优势但似乎也面临诸多挑战 , 而在生鲜品类电商利润率极为微薄的背景下 ,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应当被长期关注 。
根据eMarketer等多方统计数据 , 美国生鲜电商总销量在2020年迎来了一个54%的猛增 , 但之后又直接回落到平缓状态 。
无论是老牌玩家Walmart或AmazonFresh , 还是后起之秀Insacart和Weee! , 它们面临的问题都具备相似性 。 在吃到了疫情下需求激增的红利之后 , 北美生鲜电商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01行业爆发晚了十年?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 。 美国生鲜电商这一波的发展过于容易 , 因为可以抄中国的作业 , copyfromchina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在硅谷生根发芽 。
后半句没问题 , 但前半句过于片面 。 说这句话的人 , 大概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生鲜电商就开始折腾了 。
准确地说 , 那时还是O2O生鲜平台WEBVAN成立于1996年 , 作为杂货零售商 , 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公开IPO , 估值一度冲到85亿美金 。
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文章图片
但红极一时的WEBVAN在无限风光后开始脱离实际:用4000万美金建一个仓库 , 用2年烧掉了12亿美金 , 于是很快破产倒闭 。
很多商学院、咨询公司内部把WEBVAN作为失败的创业案例反复教学和讨论 。 这里面固然有创始人的傲慢和野心 , 比如LouisBorders本人曾说 , 「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是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 , 要么就赚100亿美元 , 要么一分不剩」 , 这让WEBVAN在很长时间内缺乏对风险的控制 。
这当然是北美资本圈一场史诗级的投资失败 。 当时 , 风头圈一度闻「生鲜色变」 , 刻板印象导致生鲜电商的种子项目在美国很长时间内无法对接到投资机构 。
直到WEBVAN破产后7年 , 亚马逊才小心谨慎开始试水 。 这可能是大众认为美国生鲜电商爆发晚了十年的原因 。
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文章图片
亚马逊也没有「大展宏图」的想法 , 先是在大本营西雅图慢慢测试 , 等觉得成熟了也不过仅仅推向了另一城市洛杉矶 。
但WEBVAN的存在仍然具备开创性的意义 。 比如早在上世纪 , WEBVAN就对「智慧物流和仓储」有了全景规划 。 它们打算分批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分拣作业 , 用算法机制合理匹配「用户地址和运输路线」 。
而年轻的创业者LarryLiu , 或许听说过WEBVAN的故事 , 或许没有 。 但有一点 , 他对风险控制的把握是尤为敏感 。 这家早期成立时以社区团购为模式的生鲜电商 , 在发现社区团购可能的风险和瓶颈时 , 迅速做了转型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