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四 )


真实性与否暂不讨论 , 但从公开信息的确可以发现 , Weee!曾招募过一个名为Julie , 曾在德国从事食品冷链管理的专家 , 或许TA的加入为Weee!有效控制仓储成本达成可能 。
自有仓库这件事 , 国内生鲜电商倒是不怕的 。 物流仓、中转仓、前置仓 , 把仓库的概念玩了个明白 , 也能根据前端需求灵活消化和调整库存 , 提高周转率 。 但美国本土生鲜电商在这件事上的想法不一样 。
老牌玩家Walmart财大气粗 , 自然是不在乎仓储成本 , AmazonFresh用小型仓模式 , 成本也还能扛 , GrubMarket这种主做B端业务的O2O的模式农场直采模式 , 自建仓也是没必要 , 后起之秀Instacart更为轻量化 , 干脆把仓储直接砍掉 , 把产品「藏在别人家的超市里」 , 只要采购员能够开车买到用户想要的生鲜就行 。
做生鲜电商难,在哪里都难
文章图片
但Weee!坚持大仓模式 。 在大本营旧金山 , Weee!一个大仓就覆盖了整个湾区 , 自美西向美东进发时也走了这个路线 。 2021年 , Weee!位于新泽西的仓库搬到了一个足足有6.7万平方米的场地 , 是原来的四倍大 。
而对于美国整体用户居住位置相对分散的状况 , 物流成本压力也不会小 。 所以Walmart才倾向于长期做自提点 , Instacart几乎完全依赖于数量庞大的个体采购员 , 他们更像是零工群体 , 为企业节省下一笔庞大的人力开支 。
在这一点上 , Weee!目前是选择与诸如Uber之类平台上的兼职司机合作来缓解配送压力 。 司机会提前一天上报自己的出行路线 , 而Weee!会根据订单地址和司机行动轨迹进行匹配 。 目前平均每位司机每小时可配送10单左右 。
鉴于可控的仓储物流成本 , 和降低到几乎为零的损耗 , Weee!对C端用户来说的确很具备吸引力 。
通常来说 , 生鲜电商低利润率决定他们如果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 如配送到家等 , 是需要向用户去收费来摊薄这笔成本的 。 即使是普通的购物平台 , 一般也要满49、69美金才会包邮 , 而作为行业内的生鲜电商通常要求单笔订单金额超过100美金 , 才能起送 。
这让更多行业玩家绞尽脑汁在别的路径上盈利 。 GrubMarket由此大量业务转型为B端 , 帮农场主搭建更优化的管理系统 , Instacart也开始依赖于向入驻其中的商家收费 , 来达成整体收支的平衡 。
而在刚过去的2021年 , 这家已经占据北美生鲜、杂货配送市场半壁天下的明星公司Instacart , 销售增长也开始大幅放缓 。 BloombergSecondMeasure数据显示 , 与2020年237.5%的增长相比 , 2021年只增长了12个点 。 根据彭博社的说法 , Instacart的估值也因此削减40% , 目前暂缓IPO , 至少他们自己的公司声明中是这样说的 。
或许 , 在疫情在那个偶然的瞬间为北美生鲜电商按下加速键时 , 或许参与其中的玩家除了欣喜 , 但应该未雨绸缪 。
要知道 , 2020年的市场激增并不会是常态 , 当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常化时 , 人们在生鲜电商平台中的活跃度可能又一夜回到从前 , 这才是该警惕的事 。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