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时间 , 长视频平台正式进入了“亿级”时代 , 行业开始面对互联网红利见顶后的增长问题 , 客观上有着在沉淀期进行自我调整的需求 。
“罗宾”们最看重的内容 , 也是平台侧最着力搭建的能力 , 逐渐开始引领长视频领域的审美风向 。 如2020年就有《三十而已》《安家》等现实题材剧的热度提升 , 《我是余欢水》《隐秘的角落》等短剧爆款 , 还有“小而美”黑马如《传闻中的陈芊芊》 。
结合这些节点变化或可认为 , 长视频平台不涨价的许多年里 , 其实是面对国内特殊的市场和行业环境 , 进行培养付费、强化内容制作生态的平台强输出阶段 。 回归正常商业逻辑下的健康状态 , 在平台运营角度说有其必然性 。
参考海外Netflix和Disney+等头部平台 , 周期性的涨价是常态化动作 。
截至2022年初 , Netflix已经经历了六次涨价 , 标准计划(1080P , 2 台设备)从最初的7.99美元提升至15.49美元 , 高级计划(4K , 4 台设备)从11.99美元涨到了19.99美元;Disney+全球订阅数破8600万后 , 也宣布进行首次提价 。
这种涨价策略的实质 , 是形成一种内容支出与平台收益双向跑通的良性循环 。 2020年第四季度Netflix首次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 , 进入跑赢亏损的正向发展 , 在平台内容的生产扩容、成本提升和用户为内容买单之间取得财务平衡 。
合理的涨价策略 , 是对平台内容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良性输血通道 。 从这个层面说 , 平台涨价与寻求降本增效、盈亏平衡在当下的同步发力 , 正在指向行业进入了一个“理性时代” 。
这种理性一是表现在对下游成本更有效的“节流” , 也就是行业一直以来强调的降本增效 , 取得内容成本和内容品质之间的最优解;同时 , 更成熟的市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内容要求 , 营收的“开源”成为内容标准和体量的保证 , 而会员付费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由此 , 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将真正跑通 。
在这个循环下 , 涨价不会造成明显的业绩下滑 。 从Netflix的涨价过程中可以看到 , 短期内客单价的提升往往可以对冲付费会员数下降的影响 , 而从长期看 , 爆款内容对会员付费的拉动逻辑已经反复验证 , 成为平台长期发展的核心动能 。
视频行业的“理性时代”下 , 涨价作为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会更加常态化、周期性 。 如果对比海外流媒体价格 , 甚至东南亚视频平台 , 目前国内平台会员价格在涨价后整体上也是较低的 , 单月费用甚至比不上一杯咖啡 。 当视频平台的内容品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 获得更好的回报也正是“理性”的一种表现 。
观众对长视频的需求还将长期存在
内容理性是长视频“理性时代”的另一个关键维度 。 观众愿意为好内容买单 , 这是长视频平台发展的根本逻辑 。
如罗宾所感觉到的 , 近年来长视频制作经历了从流量思维到内容思维的转化 , 普遍在强化内容精品化策略 , 也带动了内容精品率的提升 。
2021年出现了《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三部豆瓣评分破9的作品 , 是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 , 也体现了更加成熟的用户市场对好内容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 围绕着好内容 , 平台与用户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
以剧集领域为例 , 去年热度很高的《你是我的荣耀》《扫黑风暴》 , 在第三季度带动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8%;“小而美”的《司藤》《御赐小仵作》《爱很美味》等 , 在观众的自来水式安利下成为破圈黑马 。 今年开年以来 , 《开端》《人世间》《余生 , 请多指教》等多类型佳作也先后成为爆款 。
- 电子商务|阿里推“潮流电商”态棒app,能PK掉抖音、得物、小红书吗?
- 华为|当市场增长停止用户需求善变,家电业要从新电商寻找出路
- Java|互联网招聘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是企业招聘深入发展方向
- OLED|高速成长的电子纸:为商显而生吗
- 芯片|中国芯片弯道超车,订单量实现10倍增长,中企纷纷启用国产芯片
- 复活|灭绝动物复活技术能圆侏罗纪公园之梦吗?
- 苹果在iPhone上已经使用了长达5年的刘海屏|5年来苹果首次动刀子!苹果新专利曝光
- 海信璀璨C2洗干套装上市:衣物养护的智慧进阶
- “微信农场”热搜第一!六步教你实现在朋友圈养小动物
- 前几位长江存储旗下的自有品牌致态推出了TiPlus5000系列SSD硬盘|国产闪存+国产主控 致态TiPlus5000 SSD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