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小红书“除草”争议背后,斗法、误伤、平衡术( 七 )



事实上,为了尽可能留住优质创作者,不少平台甚至会推出各类创作者扶持政策,帮助创作者进行变现。但小红书蒲公英平台,目前还未公布过相关活动数据表现,博主绕过蒲公英平台“接私单”的情况也依然广泛存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不少博主来说,不管是5000的粉丝量和超1万的平均笔记曝光量,还是报备笔记和日常笔记之间需要保持的比例,完成起来都并不轻松,而笔记被打上广告标识后可能带来的流量问题、粉丝粘性问题也同样让部分博主更愿意“接私单”。而对于商家来说,走官方渠道不仅会被平台抽佣10%,博主的报价也会更高。

也因此,不少博主、MCN、品牌方都纷纷开始“见招拆招”,通过各种手段与平台“斗法”。据报道显示,除了各种第三方通告平台,近日,就有品牌方因在小红书平台私聊博主被禁言7天甚至封号后,开始通过邮件,甚至以英文或表情的形式私信博主。

而在小红书与这些未经报备的商业笔记“斗法”的过程中,受伤害最多的,或许会是那些被“误伤”的认真创作的博主。

事实上,不管是从商业化平台的成熟程度,还是主要负责甄别和判定是否为虚假营销等工作的审核团队,小红书对比起抖音、快手等平台来说,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021年初,小红书曾对外透露,其已经建立起一个安全、生态、策略、审核、技术等多部门的生态治理团队,规模超千人。而抖音的审核团队早在2018年,就有几千人规模,快手也曾在2018年表示,审核团队未来将从2000人扩大到5000人。对比之下,小红书的人员配置显然不足。

而在真正找到平衡点之前,小红书在持续打击“虚假种草”等行为的同时,或许得注意如何避免运动式的清理误伤大量腰部和尾部创作者。

毕竟,被“误伤”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只能在漫无目的的修改和反复试错中逐渐消磨掉时间和耐心的博主,不可能会有耐心一直等到平台的治理机制完善的那一天。比如旅行博主石头,就因为出于对平台的失望,已于2022年2月初将自己的账号转赠给了他人,从事自媒体的热情也在与小红书的“拉锯”中几尽磨灭。

(熊思、于弘、温言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