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深圳把无人机搞出了基建水平( 二 )
文章插图
这一场景需求量大、即时性强、载重量小,因此相较于前两种路径能快速起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路径上,因国情不同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美团在中国是直接落户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场景,承接平台自身配送业务;Wing则是面向欧美,率先在地广人稀的郊区落地,与零售商合作进行推进。
所以关于怎么送、如何送的问题,三大派系的模式,就是最新行业实践答案。
与此同时,城市物流无人机的价值也在模式探索中得以显现。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面交通冗杂而拥堵,加之配送需求只会日益庞大,现有的地面物流形式很快会遇到效率瓶颈。
文章插图
无人机这种空中运输形式,无疑于给现有城市物流网络带来质的改变。
而且这一点,目前来看,确实也只有无人机可以做到。
正如贝佐斯最初提出“半小时送货到家”愿景所言,无人机配送可以让原本30分钟陆地配送里程能在几分钟完成。
而且一旦规模上去了,哪怕一单节省1元钱,对企业来说也节约一笔不少的成本。
但要想商业流程跑通,还面临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何规模化落地。
如何规模化?表面上看是政策和牌照,实际背后是一整套数据、场景和技术的生态迭代。
换而言之,这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
按照固有逻辑,影响无人机技术落地的关键,在于政策准入。
但以沿袭原有法律,率先建立监管体系的美国来说,当前无人机配送区域仍局限于较小、偏远的城镇:
入局近十年、累计14万单配送的Wing,也仅在去年下半年才将业务拓展到美国南方最大的得州;
饱受关注的亚马逊,产品也仍处于测试阶段,还接连被爆出研发团队裁员、解散的尴尬情况。
文章插图
可见,政策准入快只是推动无人机落地的必要条件之一,本质还是在于现实应用场景和数据迭代。
现实应用场景,决定了需求和商业化闭环。
数据迭代,则意味着系统会随着时间和迭代,不断完善,形成标准,建立壁垒。
而中国,或许很早就从中看到关键所在,采取了另一种推进方式。
按照已有的政策要求,国内企业有两种方式来获得运/经营许可的申请。
一种是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申请。迅蚁是业内首家(2019)就获得该资质的企业,随后亿航(2020年)、丰鸟(顺丰旗下,大型无人机,2022年年初)获得试运行牌照。据了解,美团也进入到最后审批阶段。
另一种是物流试点示范方式。早期丰翼(顺丰旗下)、京东就采用这种方式,它采用一事一议原则特批方式,不同企业可依照不同的场景在特定区域设立示范区。
比如顺丰就在阳澄湖畔就设立了大闸蟹配送示范区。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用航空系主任吕人力向量子位解释说,这两项许可一个偏运行安全角度,一个是偏经济管理的角度。
基于这样的试点、试运行的体系下,人来人往的一线城市街头已经有大规模无人机穿梭。
但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为何中国的做法,发展的速度更快?
因为与美国法规最大的不同,中国现有政策就是先不急着推动顶层法规的设计,而是从试点试运行出发,与行业玩家一道探索现实场景和应用。
这一点类似于自动驾驶,各地开花的试点政策与暂行办法,正推动其迈向商业化发展关键一步。
- tmux|致力推广Vim的那个程序员走了,Vim之父:我要把9.0版献给他
- 网红|看破网红探店的广告套路,年轻人把真相留在点评里
- 无人机|15岁小孩破解无人机黑飞进机场后被击落:想出名、上抖音热榜
- 汽车|小伙听导航右转 一把方向转到河里!网友:一个敢说一个敢听
- VR/AR|具备VR/AR功能,Xtend推出第二代室内侦察战术无人机
- 作为离太阳第四近的类地行星|nasa▲探测器及其携带的无人机「机智号」探测器
- 观礼台|把高科技“穿上身”,石墨烯提供“可调节的温暖”
- 小米科技|小米,要是把MIUI和物联网那套取同个名字,混淆概念宣传早被捶了
- 组装电脑|女大学生买电脑被坑了,现在想把电脑卖给我,没想到我也捡了漏!
- 京东方|深圳之后,这两座中国最敢"赌"的城市,靠风投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