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理平|智能生物识别技术:从身份识别到身体操控( 六 )
我们的困惑是 , 当陷入个人数据提供和技术精准服务的过滤泡中后 , 我们是否还可以真正拥有人的尊严?换句话说 , 我们的个人隐私被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精准挖掘、全面整合以及有效和泛化使用后 , 我们是否还能坦然接受这种服务?
从显性到隐性的隐私风险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 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技术完全可以放心应用 。 事实上 , 该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显性风险已经开始深刻地困扰着现代人 。 如前所述 , 个人的生物特征隐私具有唯一性和终身性 , 一旦受到侵害 , 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救济” 。 个人的受骗经历、私密日记等隐私信息一旦受到侵害 , 当然会导致隐私主体权利受损 。 但这种伤害性后果可以通过要求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等法律救济手段补偿 , 属于一次性的伤害 。 而个人的虹膜、指纹、声纹、脸部特征等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 , 一旦受到侵害 , 伤害是永久性的 , 无论用何种手段都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救济” 。 以目前较为流行的刷脸支付、刷脸开门为例 , 人脸上特有的生物特征信息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支付密码 , 一旦失密(即生物特征隐私受到伤害) , 就无法通过“修改密码”的方式得到救济 。 也就是说 , 这些生物特征的拥有者可能会因此被迫永久失去使用自己这些信息的权利 。 并且 , 这种“失密”还可能导致隐私主体物质利益的直接损失 。 这在传统的隐私侵权中发生概率极小 。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隐性侵害需要有更长的观察时间 。 著名科学家霍金和美国太空技术探索公司掌门人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进步长期持消极态度: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文明 。 客观地说 , 在极致状态下 , 如没有提前研发相应的制衡技术 , 能够自主思考的超级智能机器人出现 , 且这种机器人掌握在非理智的组织或个人手中 , 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 但我们相信 , 从技术进步的历史看 , 对人类构成挑战的先进技术和制衡挑战的先进技术在理性社会和群体中总是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 且“科技向善”的道德原则一直在作为主要技术原则被强调 , 这种制衡的力量会占据主导地位 。 因此 , “毁灭人类文明”的极端状态发生的概率较小 。 但是 , 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漠视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可能伤害人类的理由 。
智能技术宏观的乐观面向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微观担忧的理由 , 因为微观的、隐性的伤害在公民隐私领域已经大量出现 , 这是伴随整合型隐私出现而产生的持续的无感伤害 。 整合型隐私作为一种数字隐私 , 是对应人们的生物特征隐私而言的 。 在生物特征隐私侵权行为中 , 隐私主体会因为生理特征被曝光、私人生活被传播而及时感知伤害行为的存在并采取救济手段 , 而整合型隐私往往是在无感中发生的 , 会产生无感伤害——“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客观存在 , 但隐私主体没有感知这种伤害 。 ”“由于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实时技术 , 从语言到文字的转换几乎同步完成 , 主体很难经验到技术的存在 。 ”这也就意味着主体对隐私可能的伤害是无感的 。 无感伤害意味着伤害不能被及时感知 , 隐私主体无法及时采取救济手段 , 因此这种伤害会因为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快速扩大 。 这样的风险必须被高度重视 。
平衡路径的探寻
第一 , 建立技术规则是平衡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与公民隐私保护的前提 。 “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权利 , 是尊重个人人格尊严的体现 , 也是对个体自由的尊重与保护 。 ”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智能技术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 而智能技术进步带给社会的困惑不可避免 , 因此 , 借助技术的力量 , 重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包含了技术创新 , 通常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是:这是一把双刃剑 , 当我们享受技术进步带给我们需要的美好生活时 , 也有可能面临新技术被恶意使用的窘境和新的道德困惑 。 因此 , 建立技术规则在智能技术推广和公民隐私保护的平衡过程中意义重大 。 数字社会的存在是以信息技术的成熟为依据的 , 人类社会从产生伊始就与数据打交道 。 古代中国玄虚的八卦与古代埃及务实的天文水利 , 无不是数字的产物 。 之所以数字社会今天才到来 , 关键因素还是计算机技术的进展和数字技术的成熟 。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可能会带来“歧视”“侵犯隐私”等风险 , 因此 , 开发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必不可少的机器学习模型时 , 必须充分考虑到“没有足够的透明和可解释性的”机器学习的危险性 , 并通过引入严格审计条款加以规避 。 在数字化社会 , 技术规则成了保护这个社会有序运行的游戏规则 。 我们经常讲代码是“网络空间的法律” , 所以技术规则实际是数字化社会的法律原则 , 以什么原则“编码” , 形成什么样的“代码” , 关键是制定什么样的技术规则 。 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编码过程 , 必须贯彻人文精神 , 尊重用户的物质权利和精神权利 , 维护以用户的隐私权、名誉权为核心的人格尊严 。 “配置人工智能的重要标准的示例之一 , 是欧盟委员会的欧洲科学与新技术伦理小组在《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主’系统的伦理声明》(StatementonEthic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Roboticsand‘Autonomous’Systems)中列出的清单:(1)人的尊严;(2)自主性;(3)责任;(4)公正、公平和团结;(5)民主;(6)法治和问责制;(7)安全、保障和身心健康;(8)数据保护和隐私;(9)可持续 。 ”欧盟的这份清单 , 既体现了“数字善治”的追求 , 也是对技术规则创建美好智能社会的美好想象 , 应该成为智能技术规则制定过程中被普遍遵守的法律 。
- 智能手机新品前瞻 中端产品缓解你的节后综合症
- 英特尔|数字化转型必将经历的三个阶段: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
- 本文转自:周到客户端聚焦“稳中求进开好局”|爱申活暖心春丨计划引进60家企业,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新赛道
- 本文转自:宜宾发布记者近日从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获悉|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动力十足 四川朵唯2021年完成产值94.43亿元
- 小米科技|AMOLED大屏+精致外观,小米watch S1是智能手表?还是大号手环?
- jvm|AMOLED大屏+精致外观,小米watch S1是智能手表?还是大号手环?
- 智能电话|找娃神器、学习小帮手,Dido Y36学生智能电话手表深度体验
- 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世俱杯裁判装备强大武器:AI智能判越位20秒搞定
- 智能手机|号外!国产厂商霸屏印度智能手机榜,O系品牌占比24%,跻身TOP1
- wi-fi|Wi-Fi单火线智能开关方案,wifi控制开关,智能家居wifi模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