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大厂员工“35岁危机”背后真相:校招生“真的很便宜”( 四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则认为 , 互联网公司加班文化盛行 , 其实仍是对传统行业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模式的一种延续 。 互联网行业创新 , 并没有在劳动力方面有所创新 。 互联网行业的劳动力成本节省 , 并不是真正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 , 而更多的是一种成本转移 , 劳动力本身就成为成本转移的必然选项 。
当经营遇到挑战 , 高速扩张时期积累的“人力资源” , 立刻变成了“人力成本” 。 企业会选择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 “活下去”才最重要 。 一位曾在头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他在2020年底离职前 , 公司倾斜很多资源发展电商直播 , 大量招人 , 但阿里巴巴、抖音已占得先机 , 部门作为追赶者已没有太大收益 。 “公司为了寻找新增长点 , 会尝试新业务 , 但总体来说没有长性 , 给的耐心也就是1~2年 , 没有效果就一下子裁掉 , 这在公司很常见 。 ”裁员也会考虑到人力成本 。 爱奇艺近期爆出大规模裁员 , 有媒体汇总 , 裁员名单多是试用期的员工 , 这是公司裁员代价相对较小的一种方式——裁员赔偿最少 。
但2021年裁员潮的同时 , 各互联网大厂也大幅提高校招比例 , 腾讯为2022届校招开放了5000个岗位 , 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 京东、阿里、美团计划引入上万名应届生 , 部分人才的薪资待遇甚至高于往届生 。 一位在一线大厂负责校招的HR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从人力成本看 , 校招生相较于社招员工 , “真的很便宜” 。 他举例 , 社招一名员工 , 公司要支付起码40万~50万元年薪 , 加上五险一金 , 大概乘以30%~40% , 这是很高的成本 。 但公司只要花20万~30万元的年薪 , 便可以招到很好的校招生 。 互联网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几千名应届生 , 一起做培养计划 , 均摊到每一个人身上 , 培养成本很低 。
刘昕认为 , 总体而言 , 招聘新人还要涉及多缴纳社保、管理成本 。 对企业来说 , 能用加班解决的问题 , 企业尽量都不会去多招人 。

加班是一些互联网大厂常见的现象 。 图/IC
35岁危机背后的用工内卷
脉脉数据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调查显示 , 被统计的国内20家企业中 , 平均年龄均在27~33岁之间 。 其中 , 以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 , 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几乎占一半 , 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相对最低 , 平均年龄仅27岁 。 BAT中 , 阿里巴巴员工平均年龄31岁 , 百度平均年龄30岁 , 腾讯员工平均29岁 。
国外知名科技公司同样更青睐年轻人 。 市场调查公司Statista在2017年曾统计 , 顶级科技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在27~39岁之间 。 AOL、Facebook、linkedIn、Salesforce和Google等5家公司在30岁及以下 , 苹果、亚马逊、雅虎、英伟达等大多公司的雇员年龄是31~35岁之间 , IBM、惠普等少数3家公司雇员年龄超过38岁 。
“35岁危机”在互联网企业中长期存在 , 超过35岁尚未成为高管的互联网从业者 , 更容易被优化掉 , 也更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 一位在头部大厂做企业文化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文化都有一句口号 , 叫“拥抱变化” , 而这句话体现在HR的工作上 , 是更喜欢招聘年轻人 , 相比之下 , 资历深的人适应能力和思维转变能力都不是那么强 。
“面对变化 , 年轻人更愿意去采取一些进攻性的姿态 , 老员工更多采取一些保守式的姿态 。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