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董明珠困在雷军里

神舟飞船|董明珠困在雷军里

文章图片

神舟飞船|董明珠困在雷军里

文章图片



去年上半年 , 我建议身边所有做股票的朋友清空 , 投资极为重要的指标就是投人 , 显然 ,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已经过时了 。
自从赢得了与雷军的10亿赌局 , 董明珠更像一个失败者 , 走火入魔一般复制雷军 , 像雷军一样做IP、像雷军一样做网红、像雷军一样作为代言人抛头露面、像雷军一样站在一线为格力摇旗呐喊、像雷军一样走到台前带货直播 。
董明珠就像春晚上的蔡明 , 努力用各种年轻人流行的梗包装自己 , 仿佛跟年轻人站在一起 , 可结果呢 , 就像蔡明越努力融入年轻人越显得与年轻人格格不入一样 , 董明珠越努力经营线上 , 格力的基本盘越摇摇欲坠 。
经销商崩盘或许只是这种摇摇欲坠的一个缩影 。 如果稍加了解董明珠与格力的发展史 , 就能发现要不是万不得已 , 董明珠不会动经销商 , 这一格力兴盛的根基 。
01
经销商
时代沉浮
恐怕没有人比董明珠更了解经销商 。
1994年 , 格力的前身“海利”空调厂(以下统称“格力”)缩减销售人员提成 , 引发了销售人员集体“出走” , 加入格力四年的董明珠临危受命 , 担任经营部部长一职 , 她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账——解决高达5000多万元的应收货款 。
当时整个空调行业基本采用“先发货后付款”的模式 , 不仅严重依赖销售人员 , 还经常出现赊账难题 。 董明珠第一把火就瞄准了这个模式 , 在她看来 , 经销商之前的空调卖掉了就说明他有钱来支付下次进货的钱 , 如果没卖掉就说明他手里有货 , 使用应收款就是不合理的 。
因此 , 她将回款制度改造成为“先款后货” , 也就是经销商必须先打款才能提货 。 习惯了先收货后给钱的经销商当然不会顺利服从这一新变化 , 据董明珠回忆 , 她使用了两个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
第一个是说好话 。 有一个欠了格力500万元债务的经销商 , 走上层路线 , 得到了董明珠上司的同意 , 却过不了董明珠那关 , 她说县官不如现管 , 发货必须先交钱 , 经销商先后打来350万元 , 董明珠才发了25万元的货 。 最后那个经销商因不诚信被查封 , 但董明珠挽回了325万元欠款 , 极大的为公司减少了损失 。
第二个则是发展新的经销商 , 董明珠亲自到场帮忙卖货 , 卖完了想进货必须拿现款 , 一来二去 , 经销商自然习惯了先打款再收货 。
此外 , 董明珠还对内开刀 , 杀一儆百 , 重罚私自同意先发货后付款的格力员工 , 全公司通报后 , 整个公司也就不得不服从“先款后货” 。 受益于先款后货 , 格力当年的销售额从行业第八上升至第二 。
进入21世纪 , 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商快速崛起 , 逐渐成为家电主要销售终端 , 并开启了“终端为王”时代 , 不仅向家电厂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费用 , 还逼迫签署延期付款条款 , 甚至绕过厂商直接决定零售价格 。
2004年年初 , 国美在没有征得格力同意的情况下 , 擅自将格力的一款零售价为1680元的空调挂机直降为1000元 , 一款3650元的柜机直降为2650元 , 董明珠下令格力产品全面撤出当时拥有130多个大型卖场的国美 , 当时正在冲击上市的国美董事长黄光裕则立即隔空喊话:“格力不服 , 我就打到你服为止 。 ”
在这场著名的“格力国美”事件 , 董明珠顶着外界“离开了国美的格力必死无疑”的论断 , 果断建立起专卖店模式 。 “格力国美”事件后的短短几年间 , 格力在全国建设了超7000家专卖店 , 主要建在三四级市场 , 为格力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和利润 。 到2007年 , 格力电器的空调市占率已达31.2% , 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