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访华兴资本董事秦川:中国企服公司全球化,要抓住新兴市场的移动互联网机遇|软件全球化( 六 )


36氪:你觉得企业服务公司的全球化和其他赛道的全球化 , 有着怎样的差别?
秦川:我并不同意企业服务的本地化比其他领域更轻松 。 就我的观察 , To B的公司本地化的困难恐怕不亚于To C的公司 。 无论To B或To C , 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都差异巨大且不易兼顾 。 虽然C端用户在个体数量上更多 , 但B端用户在个体需求上更难统一 。
以管理类SaaS为例 , 在国内 , 厂商往往面临着换一个行业就难以支持客户场景的问题 。 跨国之后 , 这个问题会变得更显著 。 以HR SaaS为例 , 我们之前服务北森融资时才了解到公司的员工休假制度会有多么千差万别 。 如果 。 如果没有具备前瞻性架构且不断完善的PaaS平台 , 满足如此纷繁的需求根本无从谈起 。
另外一个层面 , 新一波企业服务公司里有相当多的云原生、Infra公司 , 但凡是提供标准软件的公司 , 解决差异化的需求的路径就会变得很复杂、很长 , 不像OP软件直接在项目上做定制就行 。
【软件|专访华兴资本董事秦川:中国企服公司全球化,要抓住新兴市场的移动互联网机遇|软件全球化】做标准产品 , 涉及到架构问题、平台问题 , 把用户需求反馈到产品上的难度非常大 , 过程也会非常长 。 反而做C端市场 , 可能不一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36氪:这里涉及到产品前瞻性设计的问题 , 是不是也意味着 , 一家从day one就全球化的公司 , 会比中途出海的公司少走很多弯路?
秦川:某种程度上对 。 但这也是软件相比其他领域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绝大部分的软件都是一个共创过程 , 需要和客户一起慢慢磨合 。 这个问题虽然在管理类软件上更明显 , 但也是相对共性的 。 这几乎相当于软件行业的一项核心能力 , 尤其对于管理类软件比如CRM、HR、ERP更至关重要 。
36氪:管理类软件是企服领域的重要代表 。 但也有观点认为 , 恰恰管理类软件非常不适合出海 。
秦川:我相信欧美软件厂商能够做到的 , 中国厂商也一样能做到 。 SAP、Oracle、Salesforce等软件巨头早已验证了管理类软件的全球化之路 。 我们也看到中国厂商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上实现了对海外巨头的替代 。 随着中国厂商品牌和能力愈发成熟 , 这一天会来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