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却置身造车鄙视链( 二 )


其次 , 押注智能化 , 自动驾驶系统众多关键软硬件均受制于人 , 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
众所周知 , 在造车新势力中 , 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算是比较先进的 , 其自动驾驶系统快速升级 , 已经从最初的Xpilot2.5升级至Xpilot4.0 。
自成立之日起 , 小鹏就开始大力布局自动驾驶 。 从2018年底上市的新车G3开始直至最近的P5 , 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从Xpilot2.5升级至Xpilot3.5 , 最近在广州汽车展上发布的G9更是搭载了Xpilot4.0系统 。
而且在历次的升级中 , 小鹏不断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功能 , 从具备高速道路-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到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 , 可以说 , 小鹏自打从一开始就已经确立了智能化的道路 , 其眼光可谓独到 。
但是 , 随着小鹏的上市 , 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 , 小鹏最近开始把研发资金大部分投入新车型矩阵的研发以及渠道扩充上 。 以三季度为例 , 虽然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2.64亿元 , 同比增长99% , 但是这些资金大部分都用在新车型开发和渠道建设上 。
截至三季度末 , 小鹏汽车已在95个城市建设了271个销售店 , 并计划到2021年年底销售店数量将超过350家 。 同时 , 小鹏汽车已有439座品牌超级充电站 , 预计今年年底 , 小鹏汽车品牌超级充电站将超过600座 。
为了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和取悦资本市场 , 小鹏最近的资本开支都倾向于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 , 对于自动驾驶的研发是否还能像当初那样激进呢?
并且 , 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中众多关键部件均来自于外购 , 和其说的自研好像相去甚远 , 比如在芯片上 , 小鹏汽车采购自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控制器方面 , 其采购自德赛西威;在视觉运算处理器上 , 其采购自博世 ,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全栈式自研吗?
自诩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却置身造车鄙视链
文章图片
最后 , 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将面临华为等优秀科技企业的阻击 。
在2020年上汽年度股东大会上 ,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直言 , 华为拥有完美的自动驾驶技术 , 因此上汽集团不和华为合作 。 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错 , 但这样从侧面佐证了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确实很好 , 好到让曾经的车企巨无霸都担忧失去灵魂 。
与此同时 , 华为的鸿蒙OS系统也已经获得了众多车企的认可 , 近期北汽将推出的极狐中大型轿车阿尔法S , 就搭载了华为ICT技术解决方案 , 后续还有广汽、长安等车企也将搭载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 , 就连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也选择和华为合作 , 在其主打产品汉EV上采用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 。
车企自研自动驾驶系统的方向或许没有问题 , 但是由于缺乏基础和技术沉淀 , 短期内能否实现较高水平的自动驾驶 , 还是一个未知数 。 因此很多新能源造车企业都选择和知名的科技企业合作 , 以此快速获得市场份额 , 达到双赢的局面 。 小鹏汽车采用自研的方法 , 短期内其技术实力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 还有待验证 。
要知道 , 一旦众多车企选择和华为等科技大厂合作 , 那么这些科技大厂的数据储备将会远远甩开小鹏 , 作为需要海量数据支撑的自动驾驶 , 谁先掌握了数据谁就拥有了先发优势 , 到时小鹏如何继续保持优势?
因此 , 作为一个技术储备尚浅的企业 , 短期内希望全栈自研 , 步子未免迈得太大了 。
价格卡位最大市场 , 但面临多方挑战
据了解 , 15-40万元区间的市场一直是我国乘用车的主力价位区间 , 数据显示 , 2021年1-8月我国15-40万元乘用车占比高达38.01% 。 受益于利好政策、技术提升及成本下降等因素 , 未来电动车将加速替代燃油车 , 届时 , 定位于15-40万元细分市场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最大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