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却置身造车鄙视链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 , 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汽车发布其第三季度财报 。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 小鹏汽车2021年Q3总收入为57.2亿元 ,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为54.6亿元 , 但净利润为-15.95亿元 。 在营收环比Q2增长52.1%的情况下 , 净利润环比Q2的-11.946亿元整整扩大了33.5% 。 分析认为 , 小鹏汽车增收不增利的背后 , 与其押注自动驾驶 , 坚持全栈自研软硬件有很大关系 。
作为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急先锋 , 小鹏汽车自打成立之初 , 就立志要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企业 。 一直以来 , 小鹏都把智能和科技作为自身的卖点与标签 。 只不过 , 虽然小鹏汽车目前在智能化方面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 但是想要通吃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 , 做到全栈自研软硬件 , 其实力恐怕跟不上野心的膨胀 。
全栈自研软硬件 , 步子或许迈得太大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 软件和服务已经逐步代替传统汽车的三大件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 汽车服务也已经成为汽车厂商的利润的重要来源 , 单纯靠汽车销售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可取 。
这点可以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毛利率就可以看出 , 作为三巨头毛利率最高的蔚来汽车 , 2021年Q3毛利率也仅有20.3% , 这跟主打软件服务的特斯拉的26.6%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
由于汽车服务收入具有粘性强、毛利率高、边际成本低的特点 , 因此随着大众对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越来越高 , 智能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 , 未来汽车服务盈利将成为更多造车新势力追逐和押注的重点 。
自诩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却置身造车鄙视链
文章图片
因此 , 很多智能电动汽车厂商或通过自研、或通过合作来打通软硬件的壁垒 , 实现数据闭环 。
但是说到底 , 几乎所有车企都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 , 像小鹏这样自研三电系统、布局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充电网络的造车企业 , 在国内还是首家 。 作为国内第一家全栈自研软硬件的车企 , 小鹏“研发”出来的软硬件 , 真的能媲美深耕多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吗?
自诩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却置身造车鄙视链】首先 , 自研三电系统 , 其实不过是和顶级企业合作 , 技术实力还是来自于相关企业 。
据了解 , 小鹏自研动力系统 , 其中包括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高压系统和整车控制器 。 据了解 , 目前 , 小鹏P7的电芯是由小鹏和宁德时代、江苏时代合作开发 。 宁德时代作为全世界公认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 其技术实力有目共睹 。 小鹏一个成立不到10年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 , 至少未曾听说其在动力电池领域有何建树 , 与其说是自研电池系统 , 还不如说是花钱搞一个合研的名声 , 最终的电池的技术来源 , 还是要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巨头提供 。
通过对小鹏汽车供应链的分析 , 也可以发现说是自研电池系统 , 其实整个电池系统里面就一个电池包是小鹏自家工厂生产的 , 其他的如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电驱系统都是采用主流大厂的产品 , 其中只有整车控制器是采用小鹏的软件 , 而硬件还是选用铁将军的 。
所以 , 通过层层穿透 , 小鹏汽车所谓的自研三电系统 , 或许名不副实 , 其实不过是在其中提供了一小部分自家的软件 , 而且就算是这部分提供软件的系统也还是需要和这些大厂一起合作 , 比如在电池管理系统中 , 小鹏仅提供了软件部分 , 但是其为了保险起见 , 最后还一并采用了宁德时代和苏州精华的产品 。 如果说这也算自研的话 , 自研的门槛未免也太低 , 因此 , 小鹏对外宣称的自研也是噱头盖过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