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欢|造车风口中的年轻人( 二 )


职场摸鱼的要义是把握信息不对称。
据李纳观察领导也摸鱼,“领导中午才到公司,你不可能问他上午去哪儿了;下午3点不在办公室,人家可以说自己面人去了,鬼知道他是在咖啡厅里跟人唠嗑还是面试”。
不巧的是,他有一次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碰到了同在摸鱼的领导,二人默契地相视一笑后,李纳拿着咖啡便匆匆离开了。
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事实,在车企彼此妥协是最重要的,甚至连车本身也是妥协的产物。由于业务部门过于垂直,且随着传统车企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涌入车企,冲突与争吵更是常态。
“老子不蹲格子间”林娟很幸运,她前几年就加入了一家造车新势力,做HR期间她目睹了传统车企人与互联网人水火交融的全过程。
“无时无刻不在冲突之中”,林娟认为自己在冲突中学到了很多,比如脾气变得和缓,遇到选择时不会立即表态。她记得有一次,公司新入职了一位来自传统车企的同事,“头一天薪资、岗位都谈好了,可第一天上班就闹情绪了”。
“我没有独立办公室吗?”那位老哥看到人事将自己安排到某个格子间时,当场直呼上当了,“老子不蹲格子间”,言毕,径直找林娟要说法。林娟不知所措,一边宽慰一边给老哥递来一杯水,花了好长时间才让他平复下来。
女性往往在车企内有着男性不具备的优势,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能将冲突化解于无形。林娟因此和许多同事保持了比较好的私交,可即便如此,还是免不了因为工作而产生龃龉。
比如与其他部门协调时,遇到一些来自传统企业的同事,效率会很低。“要我以部门的名义,带着title先给他发邮件,然后还要老板的批条。”
同绝大部分行业一样,层级化与部门模块化在车企内部很常见。林娟的经历表明,层级化虽然有助于落实责任,可是难免会因为“教条化”阻碍业务推进。而在一部分传统车企人眼中,部门模块化也同样会造成阻碍,轻则伤感情,重则耽误创新。
“车间有时候就像大型甩锅现场”,林欢是一名传统车企工程师,他详细地回忆了一次自上而下的争吵。
当时是和某互联网企业合作,两边商业负责人好不容易达成一致,轮到项目经理推动落地,结果两边就因为理念不同大吵一架。“他俩一整天没说话,但没办法,大Boss合同都签了,谁阻挡谁就被开,两个经理第二天只能厚着脸皮继续谈。”
几天下来,总算商量出个一二三来,来自互联网的项目经理程某开始到各个工作室协调。他提出要给座椅加个零重力,从而乘客提升舒适度,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一般做具体事情的人是吵不起来的,结果当时几乎所有工作室都被卷了进来。”
“程经理去找电控部门,人家说得把车内空间解决了才行,于是他又去找做车内空间的部门,车内空间部门说这涉及到内饰,又把他推给内饰部门。”就这么一步步从内饰又到了工程尺寸,程经理把几个部门轮了个遍,情绪有些崩溃。
工程尺寸的人大概是说要做下空间精简,又叫他去找做内部结构的部门,可能是这个原因,那个项目经理二话没说,一屁股坐在车床上嚎啕大哭。
“一个人哭一哭事情也没那么大,可工程尺寸那哥们儿是个爽快人,拎着程经理又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挨个儿找回去,见人就骂脏话。”等他们最后来到电控部门时,车内空间、内饰、工程尺寸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相互扔锅。
三个小时后,坏了两张桌面,一把椅子,这口锅总算是在讨价还价中分匀了。
像这样的问题在车企中比比皆是,林欢认为,由于平行部门过多才导致了上述问题,“做发动机的人要改个齿轮就很简单,他管着做齿轮的,自己就改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