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强得很( 五 )


多次获得心理学奖的周欣悦曾说过 , 自己做的每一项实验 , 最初都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 , 并没有预设它一定要应用到哪些领域、实现哪些价值;
多次获得物理学奖的胡立德 , 曾经因为女儿在下雨天被蚊子咬醒 , 开始好奇“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 , 并对其进行研究 , 最终无心插柳柳成荫 , 为微型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
“菠萝科学家更关注科学的本源——好奇心 , 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因素之一 , 我们也希望通过给这些研究颁奖 , 一方面让科学家找回科研的初心 , 另一方面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 ”
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强得很
文章图片
“向好奇心致敬”这句口号 , 也并不是只停留在菠萝科学奖颁奖的短短几天 。
事实上 , 他们还开创了各种突破性的大众科普方式——在菠萝科学奖横空出世之后 , 李瑞宏所在的浙江省科技馆 , 也推出了全新的“科学+”活动:
他们会搭建一个酷炫的舞台 , 让科学家表演一场科学脱口秀;他们也会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 , 就“安乐死”“抑郁症”等话题展开讨论 , 来一场火花四溅的咖啡沙龙;他们还会带着大众走进科研现场 , 感受科学家的工作日常 。
就连中国第一场面向大众的“心脏搭桥手术”现场直播 , 也是由浙江省科技馆率先发起的 。 观众可以观看手术直播 , 还可以与主刀医生进行互动 , 与医护人员在手术间隙交流问题:
“以往一提到心脏搭桥手术 , 公众可能产生恐惧心理 , 但大家看完手术直播之后就会发现 , 其实这个手术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心脏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一样 , 中间有一段生锈了堵塞了 , 医护人员就把这一段替换掉 , 重新接一个新的管子 ,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 ”
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强得很
文章图片
而菠萝科学奖的科学传播之路 , 才刚刚开始:
2019年 , 菠萝科学奖被正式纳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 成为峰会的一个子项目;
2021年 , 菠萝科学奖宣布与B站合作 , 成立一个“菠哩奖”——未来 , 人们可以在B站投稿视频 , 记录自己发现科学的瞬间 , 组委会也将从这些投稿视频中 , 评选出下一届菠萝科学奖的奖项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 正在被菠萝科学奖吸引、对科学研究产生好奇 , 主动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而这正是菠萝科学奖的初衷 。
每年的菠萝科学奖 , 都会在结束时念一遍《伽利略的信》 。 这首浪漫的科学诗 , 或许就是他们对好奇心最好的致敬:
在我小时候 ,
也听说过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故事 。
他们有的勤奋执着 ,
有的癫狂不羁 ,
但我很快就发现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奇 。
我曾一度好奇于他们的这种好奇 ,
直到后来 ,
我发现自己身上
也一直藏着这样一种好奇 。
我也发现 ,
很多科学工作者愿意享受孤独 ,
将一生都埋在寂寥的实验室
和冰冷的数据图表里 ,
我猜一定也是因为这种好奇 ,
对绚烂星空的好奇 ,
对浩瀚宇宙的好奇 ,
对奇幻未来的好奇 ,
对人类本身的好奇 ,
对昆虫如何寻找同伴的好奇 ,
对雨后清新气味的好奇 。
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强得很】我常常想 ,
每一次真理与谬误的更替 ,
大概都来源于最初的好奇吧 ,
科学的胜利 ,
往往就是好奇心的胜利 。
在漫长的几十万年里 ,
好奇应该才是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