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丨果链龙头押注储能,德赛电池追赶欣旺达( 三 )


德赛电池与欣旺达研发与资本开支对比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2021年 , 欣旺达在国内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悄悄进入前十名 , 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千亿 , 而德赛却在动力电池方面几乎没有建树 , 这令德赛电池感到了危机 , 同时也认识到了电芯的重要性 。 于是 , 德赛电池便在当年试图收购电芯企业东莞新能德以弥补短板 。 然而 , 这次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
当然 , 德赛电池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 尽管动力电池业务已经基本宣告失败 , 但是公司还拥有储能电池Pack相关的技术储备 , 并将业务重心重新确定为储能电池 。
2021年12月底 , 德赛电池发布了公告称 , 公司将出资70%与战略投资者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储能电芯业务 , 而电芯相关的技术大概率将会由战投方提供 。
2022年1月 , 德赛电池与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储能电芯项目入园协议书 , 计划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 , 分三期布局20GWh产能的储能电芯项目 。 根据公司调研纪要 , 首期4GWh的储能产品将力争在2023年一季度正式投产运营 。
终于 , 德赛电池在电芯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储能电芯对德赛的意义有多大?
在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 , 以及欧洲能源价格高涨的背景下 , 储能的发展空间已经毋庸置疑 。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 , 储能电池制造主要包括储能电芯-储能电池系统-储能系统集成三个环节 。
与动力电池不同的是 , 动力电池的系统集成环节主要由客户(如整车厂)自行完成 , 但储能电池的系统集成环节则主要由电芯企业自身 , 或拥有渠道优势的专业集成商来完成 。
从利润分配的角度来看 , 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低门槛特性使得行业内的参与者众多 , 且多数还未形成自身的品牌和渠道优势 , 因此利润率偏低 。 而电芯环节由于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 , 因此在整个产业链内的地位最高 , 利润率也最高 。
储能系统产业链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从目前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参与方来看 , 集成商核心企业如阳光电源、科陆电子等 , 尽管没有掌握电芯相关的技术 , 但却可以生产储能系统中的另一核心部件PCS变流器 , 因此依然可以维持20%-30%以上毛利率 。
对德赛电池而言 , 一是在销售渠道方面 , 公司原先的客户主要以手机厂商为主 , 在储能领域并没有渠道优势 , 二是在盈利能力方面 , 德赛也并没有掌握电芯和PCS等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发展储能电芯可以说是德赛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方向走上了正轨 。
10月27日晚 , 德赛电池公布了一项25亿元的配股预案 , 拟将部分资金投向储能电芯项目 。
一般来说 , 配股对资本市场偏利空 , 但对德赛而言 , 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 上市十几年来 , 德赛电池首次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 , 已经足以说明公司对电芯项目的重视 。
如何看待德赛电池目前的估值?
德赛电池的估值主要分两部分展开 , 一是对公司原有的消费电子业务进行估值;二是对正在投建但还未产生收入的储能电芯业务进行估值 。
就原有的消费电子业务而言 , 我们选取了11家以苹果公司为主要客户的消费电子企业 , 在剔除掉极值后 , 测算上述企业的平均估值水平 。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 , 11家公司的静态市盈率约为24.19倍 , 滚动市盈率约为21.96倍 , 而德赛电池的静态市盈率约为17倍 , 滚动市盈率则为19倍 , 低于上述公司的平均估值 。
德赛电池估值较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 无论是从营收规模 , 还是利润水平来看 , 德赛电池在前述的11家消费电子公司中均处于低分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