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丨果链龙头押注储能,德赛电池追赶欣旺达( 二 )


与德赛电池相比 , 欣旺达从OEM厂商升级到了ODM厂商 。
由于电芯是电池Pack业务的主要成本来源 , 欣旺达在电芯方面的自主采购权 , 以及其部分电芯实现自供也在毛利率端获得了非常大的回报 。
通过与德赛电池对比不难发现 , 欣旺达的综合毛利率常年维持在15%左右 , 远高于德赛电池 , 如果剔除掉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近几年对毛利率的拖累 , 欣旺达与德赛电池的毛利率差距将会更大 。
智氪丨果链龙头押注储能,德赛电池追赶欣旺达
文章图片
德赛电池余欣旺达毛利率对比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然而 , 电池Pack业务影响的不只是毛利率 , 产业链内的低地位也导致德赛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 2021年 , 德赛电池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90.54天 , 账面淤积了51.62亿元的应收账款 , 占总资产的比例接近50% 。 欣旺达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为72.04天 , 表现略好于德赛电池 。
虽然手机厂商的信用比较高 , 德赛无需担心坏账问题 , 但是高应收款却影响到了德赛的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从资本结构来看 , 德赛电池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8% , 从负债构成来看 , 主要包括51.42亿元的应付款项 , 以及超13亿元的借款 。 而从现金流来看 , 德赛电池2021年的账面现金仅有2.71亿元 。
不过 , 面对电芯的掣肘 , 德赛则要淡定得多 。
从2010年至今 , 德赛基本没有在电芯领域进行布局 , 而是“死磕”电池Pack代工 。
当然 , 德赛电池的坚持也并非没有效果 。 从费用端来看 , 德赛电池的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滑趋势 , 基本维持在4%左右 , 极低的费用率为德赛电池留下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
而在2018-2021的四年间 , 尽管公司的营收没有增长 , 但是毛利率却回升了约1个百分点 , 这也成为了德赛近几年净利润仍在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
智氪丨果链龙头押注储能,德赛电池追赶欣旺达
文章图片
德赛电池期间费用率和净利率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动力电池掉队后决心押注储能
2017年 ,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见顶 , 不少手机产业链相关的厂商都开始思考新的增长曲线 。
作为消费电池生产厂商 , 最容易切入的领域无疑就是动力电池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也早以类似的路径证明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
因此 , 德赛电池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大型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当做了未来几年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 。
从德赛电池的战略方向不难看出 , 尽管公司已经在消费电池方面吃了没有电芯的亏 , 但在拓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业务时 , 依然没有下定决心去研发电芯 。
德赛电池的顾虑也不难理解 , 前期研发动力电芯需要大量的资金 , 而后期生产动力电芯亦需要重资产投入 。
公司作为风格偏保守的企业 , 很难鼓足勇气承担研发失败的后果 , 这在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 。 德赛电池登录A股十余年来 , 除IPO募集资金外 , 居然从来没有再在二级市场有过融资记录 。
自然 , 资金不足的德赛也就没有多余的资源再投入到电芯的研发生产上 。
与德赛电池不同 , 欣旺达则要激进得多 。
2017年 , 欣旺达提出了全面进入动力电池产业的“三全”战略 , 并集中精力进行动力电池电芯的研发 。
在两公司战略导向的差异下 , 欣旺达无论是在研发投入 , 还是资本支出方面 , 均远高于德赛电池 。 2017到2021年5年间 , 欣旺达累计研发费用73.63亿元 , 累计资本支出139.82亿元;而德赛电池累计的研发费用仅17.09亿元 , 累计资本支出也只有25.3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