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十年进舱千余次!揭秘飞天背后的“宇宙级试驾员”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 , 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这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 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 , 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出舱活动 , 举国关注 。
鲜为人知的是 , 航天员在天上做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的背后 , 都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船工程师团队在地面进行的成百上千次模拟和演练 。 这支团队是和航天员最接近的模拟者 , 也被称作“宇宙级试驾员” 。
航天员的“替身”
载人航天 , 人命关天 。 从神舟载人飞船设计、生产 , 再到发射、返回 , 飞船工程师团队始终是飞船最亲密的陪伴者 。
事实上 , 自神舟载人飞船型号研制开展以来 , 飞船工程师这个特殊的队伍就随之诞生 。 飞船工程师不是一个单独的岗位 , 往往由神舟团队中的系统总体设计师、电总体设计师以及机械总体设计师兼任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告诉采访人员 , 航天器中各种复杂的操作平台、操作界面 , 不能仅靠航天员自己去摸索或进行冰冷的纸面教程学习 , 这时候 , 飞船工程师就成了航天器与航天员之间最生动的桥梁 。
他说 , 飞船工程师们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替身” , 在型号开展地面测试时代替航天员进行各项测试工作 , 以检验仪表显示、手动操作、故障处置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
“作为航天产品的设计者和改进者 , 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细节了然于胸 , 对飞船上的每一个部件、测试中的每一条手控指令如数家珍 。 ”高旭说 。
测试是航天器型号的常规工作 , 但对飞船工程师而言 , 进入舱内时往往需要转变角色 , 把自己当作航天员去操作航天器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载人飞船系统主管设计师明章鹏将这个过程比作试驾 , 这辆车好不好开 , 你需要一次次去尝试、提问、调整、改进 , 帮助航天员了解和熟悉航天器的“脾气秉性” , 确保每一艘“生命之舟”安全往返 。
“当我们和航天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互动时 , 它就不仅仅是产品了 , 我们与它息息相通 。 ”明章鹏说 , “为了满足工效学的设计要求 , 让航天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 我们需要从设计师的角色向使用者的角色转变 , 发现航天器产品的问题 , 并给设计团队提出反馈 , 实现产品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 ”
十年进舱千余次
从2011年至今 , 十年间 , 飞船工程师团队零差错地保障了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三号6个型号的发射任务 , 累计进舱千余次 。
“自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以来 , 面对大量的技术空白 , 载人航天研制队伍没有退缩 , 而是迎难而上 , 以独立自主突破技术为目标 , 一步一个脚印 , 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核心关键技术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柏楠说 。
2011年博士毕业的高旭 , 从神舟九号开始 , 就扎根在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型号总体的岗位上 , 同时担任飞船工程师 。 在大家眼中 , 他是为了工作不顾一切的“拼命三郎” 。
“飞船工程师团队 , 以及整个神舟队伍始终都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 , 载人飞船有14个分系统 , 600余台设备 , 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 , 我们始终像紧紧团结的木桶 , 没有人后退 , 只会冲上前去 , 把事情往前推进 。 ”高旭说 。
飞船工程师任长伟此前为配合测试进度 , 持续进舱时间常常超过十几个小时 。 那段时间里 , 他除了承受电子辐射外 , 还要面对舱内噪声以及设备发热等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