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互联网引“全民”参与;马俊河回忆最早种植梭梭的第三方资金来源 , 是某公益机构捐助 。 随着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民勤绿洲的情况 , 才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进来 。
从中可以发现互联网给公益带来的三点变化 , 首先 , 公益正在成为一种内容形式 , 融入到短视频、直播、图文甚至音频上 , 各内容平台的机器算法让它们分发到有公益意识的网友的手机上 。
其次 , 由于互联网公司积极的参与公益和宣传自身公益行为 , 它们自带流量的特点 , 影响到它们的消费者、品牌粉丝及普通网友 , 将公益的版图放大 。
最后 , 公益正逐步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 , 从知名度愈发高涨的集“绿色能量”和集“小红花”活动来看 , 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了更多的人 。 公益意识对互联网文化的深度融入 , 让公益行为成为当下时代的一种“新常态” 。
据马俊河回忆 , 2009年情况比较糟糕 , 开春梭梭要下种了 , 但协会连3000元都没募集到 , 报名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 。 通过互联网的号召和发力 , 到2010年 , 协会招募来900多名志愿者 , 当年种植梭梭800多亩 。 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累计参与人数接近2万人 , 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 。
可以说 , 民勤县梭梭林公益的发展历程 , 就是互联网公益模式的成长和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 最早 , 公益组织只是借助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进行“募捐” , 如今互联网+公益已衍变出多元形态 , 在公益的全部链条上发挥着作用 。
简单地说 , 互联网公益真正实现了“有钱的出钱 , 有力的出力” , 网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 实现自己在公益活动中能力所及的助力 。 以民勤梭梭林历史来管中窥豹 , 在许许多多民生领域 , 互联网公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它使救助和被救助的两方“对接”更便捷和迅速 , 也让公益各个链条都实现最大程度的透明化 , 而这些成绩还仅仅是个开始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带动 , 互联网公益的边界和形态还会继续升级和进化 。
马哥对未来的“野望”新中国建立不久后的上世纪50年代 , 民勤县就开始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工治沙行动 , 马俊河被看做第三代治沙领头人 。 互联网公益的参与 , 加速着当地通过种梭梭防沙治沙理念的实现 , 不过在他心里 , 设想的是通过广泛种植梭梭林防风固沙 , 进而修复家乡生态 。 实现该地域经济生态的“自给自足” , 才是他心中民勤最终的“理想国” 。
双手持“蜜瓜”的马俊河
从天浩现场实际走访观察 , 刚种植下的梭梭树个头都很小 , 不过十年时间 , 它们可以成长到三米高 。 一旦成为比人还要高的灌木林 , 这对于阻击风沙而言 , 就有了质的改变 。 而这些围绕民勤绿洲的梭梭林 , 随着长大对民勤绿洲的保护作用会越来越强 , 绿洲内的农田将能稳定的生产各种农产品 。
1、“自给自足”的初心;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顾马俊河互联网治沙的历史 , 很多人会有种“孤勇者”的错觉 。 其实 , 马俊河在内的几代民勤绿洲治沙人 , 都在寻求一种可以实现本地经济“自给自足”的治沙模式 。 2009年 , 他就专程自费前往内蒙古、宁夏等地 , 参观学习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的技术 。
不过 , 相比于日益恶化的大面积风沙区 , 这些农作物成长周期过长 。 种植公益梭梭林才成了更有效、更贴合现实情况的防沙、治沙策略 , 不过在闲谈之中 , 这种初心并没有丢掉 。 而民勤县因为特殊地理环境和复杂气候 , 确实产出着极具地域色彩的农作物 , “生态循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想法 。
- 雷军|互联网大佬爱写书
- 网站建设|互联网医药第一课:第四终端如何破局?
- |互联网最割流量「专家建议」,全是狗屁和荒谬
- 本文转自:文汇网8月31日下午|首届“企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论坛”举行 上海湾区5G+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同时发布
- 在“化工”这一名词出现的很久以前|山西化工:互联网+化工,实现产业新发展
- 腾讯|中国互联网大厂布局元宇宙现状如何?
- 腾讯|60多款App密集下架,互联网再无产品神话?
- 茶发于神农|名茶:互联网+茶叶,实现茶叶的新发展
- 顺丰|东方甄选与京东/顺丰物流达成合作:购物次日达成为可能
- 顺丰速运|我在顺丰和京东的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