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任正非讲话刷屏背后,华为历史上遭遇的四个冬天( 二 )


与此同时 , 有观点认为 , 任正非的讲话一出 , 作为科技界标杆 , 意味着行业要过苦日子了 。 但也有资深人士认为 , 改变不意味着是坏事 。 华为这样的行业标杆 , 开始重视利润和实际价值 , 回归本质 , 不盲目扩张 , 将带领整个业界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
华为历史上的那些“冬天”
华为是一家善于反思的公司 , 任正非也是一位居安思危的企业家 , 他在内外部讲话中 , 曾屡次提到冬天 。
外界最熟悉的一次是2000年 , 任正非发表了著名的内部讲话《华为的冬天》 , 后来也被无数企业家学习 。 但事实上 , 华为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 年销售额达到了220亿元 , 利润29亿元 , 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
任正非之所以这么说 , 一方面是告诫内部员工在一片欢呼中保持危机意识 , 另一方面是北美互联网泡沫破裂 , 让他嗅到了危机 , 这必将对其后两三年的通信和网络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 而当时的繁荣 , 恰是网络股票大涨的惯性结果 。
后来 , 电信行业确实迎来了一次大调整 , 朗讯、北电等对手都相继大规模裁员 , 元气大伤 , 从那时开始走下坡路 , 直至后来的重组甚至消失 。 而华为的销售额从2000-2003年也因行业市场的调整 , 处于停滞状态 , 直到行业的复苏 。
华为第二次提到冬天是2004年 , 这一年的华为营收其实也创下历史新高 。 但任正非认为行业供给过剩 , 整个信息产业都在遭遇冬天 。 任正非作了一个长达13000字的讲话 , 称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本质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 。
但其后华为并未真正遭遇冬天 , 营收连续几年同比双位数增长 。 事实上 , 2007年 , 华为销售额首次破千亿元 。
任正非第三次提到冬天是2008年 , 众所周知 , 当年有国际金融危机 , 而且华为还面对着来自业内兼并的压力 , 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 。 不过 , 其实到2009年 , 国内迟迟未发布的3G牌照终于落地 , 华为的日子也并不算艰难 。
2009年 , 华为销售额仍同比增长19% , 达到1491亿元 。 华为也在2013年超过了爱立信 ,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 。
不难发现 , 任正非这几次冬天的警告 , 并不是在山穷水尽之时 , 反而是在外界看来有不错业绩的时刻 , 任正非总是提前嗅到了危机 。 而像2019年被美国疯狂打压时 , 外界都觉得华为会异常艰难时 , 任正非对外传递的更多是信心 , 而不是危机 。
最近一次的警告是8月22日的内部讲话 。 但这一次 , 华为面临的问题确实严峻 。
一是华为的营收和净利润连续几个季度在减少 。 不过好消息是 , 2021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 , 达到597亿元人民币 。 这是衡量一家企业健康与否的核心指标 。
二是华为的新业务突围并不明显 。 手机受美国打压后 , 一直未有弥补性业务出现 , 车BU还在布局突围中 , 云计算业务投入回报需要较长周期 , ICT基础设施有自己的规律和周期 , 不会像手机出现爆发性增长 。 芯片供应链的解决目前看来是个漫长的过程 。
三是作为国内科技企业的标杆 , 华为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 , 华为不能大规模裁员 , 而且依然保持了一定比例的校招 , 为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 2022年3月 ,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透露 , 2022年华为计划还要招聘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 , “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够解决华为现在的状况 , 使得华为进一步发展 。 ”
但不可否认 , 华为也在大量减少社招名额 , 只招聘专家级的员工 。 另外 , 据数智前线获悉 , 华为外包的员工也在大幅度减少 。 一位华为外包员工告诉数智前线 , 他所在的项目组10个人现在只剩下1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