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摸着日本过河,20年前这些品牌是如何抓住重构机会崛起的?( 三 )


首先,先了解一下日本的饮料行业发展,看看每个阶段到底啥最火。
1、第一阶段:1945-1979。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准备期。市场上的知名饮料品牌以可口可乐为主,这个时期主要是饮料从【高级饮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的时期,品类以果汁和碳酸饮料为主。
2、第二阶段:1980-1999。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增加,整个社会开始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过渡到差异化消费时代。在果汁喝碳酸饮料基础上,这个阶段出现了运动饮料,饮料矿泉水,啤酒饮料等新品类。
随着【伊藤园】提出【茶不仅仅是只能在家/正餐场合才得喝】的概念,茶被赋予了如【随时,随地可消费】,【想喝,来一瓶】的饮料快消品属性。同时打出【无糖】的概念,颠覆了【饮料=甜】的对应关系。
日本的矿泉水行业也随着不同使用场景分化出了众多细分品牌。上述新品借着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数量的激增,引爆并主导了日本的饮料市场。
3、第三阶段:2000-至今。行业由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随着日本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超中年人群的增加,消费者开始重视饮品的健康,保健等属性,此时绿茶饮料,尤其是无糖绿茶饮料,功能性保健品饮料开始变得热门。
【麒麟】旗下的品牌【生茶】,2000年的年销量突破2250万瓶,成为一个现象级存在。
Pocari Sweat的从0到1:PocariSweat的母公司大冢制药是日本一家著名的药厂,长期生产医用电解质液。
做运动饮料这件事,源自社长在海外旅行突然联想到的一个idea:人体出汗觉得渴是因为体内电解质的流失,那是否可以做出一个成分和人的汗液接近的饮料。
既然大冢制药是日本做点滴液技术的top药厂,技术层面实现难度不大,不如试一试。
既然是做饮料,那饮料品需要实现的消费者的最底层的需求是什么?一个是补充人体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止渴。另一个是味觉满足,甜味占多数,而且能让人上瘾就更好了,比如某幸咖啡,某茶。
做出一个成分和人的汗液接近的饮料,提出这个idea是在1980年。盐水饮料出现在中国市场是在2005年前后,但并没有火,还有其他如【饮料+营养素】等概念也都烂大街了。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Pocari Sweat最终火爆的主要的原因。而是另外2点:1、Pocari Sweat的背后医药品制造的技术功底;2、Pocari Sweat对于渠道红利的精准把握。
一个产品是否能持续迭代出其他产品线,甚至最终形成品牌矩阵,核心能力便是【研发能力】,是否有一个能持续提供配方迭代的研发团队是由【做货】向【做品牌】跃迁的关键。
Pocari Sweat的研发团队是做点滴液的日本顶级团队,因此打【饮料+电解质】的概念时,他们的核心不在饮料的基本功能上,而在依靠补充电解质来解渴这件附加价值的事情上。
因此其应用场景除了运动以外,也适合其他任何出汗要补水的场景,如泡温泉,饮酒过度等等,并在营销的过程中的通过应用场景的多变来极力表现自己和其他运动饮料品牌的区别。
这么做使得它轻轻松松就能和当时任何细分的饮料品牌做跨界竞争,而且在止渴这个概念上你拼技术拼不过它。不经意间,品牌的天花板被提升了几个层级。
另一点是渠道。饮料的【随时、随地】的消费利便性,注定了它需要被铺设在任何一个离消费者最近的渠道。在日本,这类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便利店,一种是自动贩卖机。
便利店大家都很熟悉了,7-11、全家、罗森,这家三基本垄断了日本的便利店市场。2018年底,7-11在日本的便利店数量超过25000家,靠终端渠道的密度覆盖实现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