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国际巨头暗算中国彩电,国产险遭灭顶之灾,京东方力挽狂澜(全文)( 四 )


第一步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 走市场化道路 , 目的是摆脱已经僵化的体制 , 给企业注入活力 。
王东升想让员工持股 , 领导干部每人出5000元 , 中层干部出2000元 , 普通员工自愿 , 每份500元入股(多买不限) 。 这样一来 , 可以筹集到扭转局面的资金 , 更重要的是 , 大家都成为股东后 , 每个人都有干劲 , 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
王东升的想法很好 , 但职工们的反应相当冷淡 , 因为当时工资都发不出来 , 大家穷得快揭不开锅 , 哪里有钱入股?再说了 , 你一个35岁的愣头青 , 一上任就烧这么一把火 , 凭什么相信你?你有能力让工厂起死回生?
王东升很无奈 , 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被理解 , 他只能先给领导层做工作 , 然后 , 他们一起给全体员工“讲故事”:深圳前些年发股票 , 很多人不相信 , 但买了的后来都发财了 , 大家只要入股 , 以后就会有高回报 。 紧接着 , 领导层自掏腰包带头购买 。
没想到 , 这一通操作下来 , 一些员工们开始响应号召 , 东拼西凑筹集资金 , 入股 。
实际上 , 大家响应号召并不是因为王东升会讲故事、画大饼 , 而纯粹是为了拯救工厂 , 他们不是为了发财 , 只是不愿看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工厂倒闭 , 大家早已和工厂融为一体 , 工厂倒闭了 , 每个人又能去哪里呢?
职工的热情打动了王东升 , 他感到了一种更加沉重的责任 , 暗暗下定决心 , 一定要拼了命拯救工厂 。
股份制改革后 , 王东升连续施行了一系列的动作 , 每一步都不容易 , 不但压力巨大 , 而且充满风险 。
有的分厂效益不好 , 被迫关停 , 职工提前退休或者下岗 , 这引来很多人不满 , 每天都有人骂骂咧咧 。 由于提前退休导致收入减少 , 而且没钱报销医药费 , 很多人到公司来上访、搞静坐示威 , 公司领导们小心接待 , 苦口婆心地劝 。
有一次拖欠了医药费报销 , 有多人向市政府写信告状 , 有人罗列了王东升有关政治、经营、住房、生活作风等方面的22条“罪状” , 实际上这些“罪状”都不成立 , 王东升哭笑不得 。
虽然遇到重重困难 , 但王东升充分显示出强悍的性格、毫无惧怕 , 坚定地往前走!
改革期间 , 北京电子管厂改名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 , 到2001年时又改用“京东方” , 为了方便 , 我们后面都称它为“京东方” 。
改革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 在经历痛苦的改革、暂时解决生存危机后 , 王东升面临着公司发展的考验 。

京东方要发展 , 就要调整产品结构 , 需要面向市场发展新产品和新产业 。
问题是要发展什么样的产品和产业 , 这对京东方至关重要 , 如果方向选对了 , 公司才有希望发展 , 但如果方向错了 , 公司马上就会倒闭 , 后果不堪设想 。
对一家创业性质的公司而言 , 选错的概率远远大于选对的概率 。 京东方面对的现实很残酷 , 它已经很虚弱 , 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 , 错一次就将万劫不复 。
京东方此时在职员工 13000人 , 大家每天都要吃饭 , 王东升感到压力巨大 。 经过痛苦的思考 , 他决定放开让各个下属单位自己找项目 。
这看起来很像一个偷懒、取巧的策略:下面干得好是领导英明 , 干得不好是自己无能 , 怨不得上面 。 但王东升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 只能这么着了!
于是 , 这家曾经的中国电子工业第一厂 , 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 , 下属各单位开始各显神通 。
京东方下属的北京半导体器件厂与四川一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卖保健营养茶;总公司与北京东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合资公司 , 开发爽口液;总公司在佳木斯市申办边境易货贸易公司 , 同时经营“北京烤鸭店”以吸引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