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数十年,复盘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四 )


整个五十年代 , 经济繁荣的美国 , 曾创下汽车销售106个月持续增长的纪录 。
歌舞升平中 , 铁幕悄然低垂 。
1957年 ,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在太空技术上领先美国一步 。
美国人在太空上慢了一步 , 希望在陆地上找补回来 。
随后数年 , 福特牵出了“野马”、雪佛兰拿出了“科迈罗”、道奇则推出了“挑战者” , 这些都是外形粗犷 , 动力强劲的大排量美式“肌肉跑车” 。
沉迷于速度与激情中的美国人并没察觉到 , 一场危机正静悄悄袭来 。
41973年 , 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 , 电荒油荒遍布欧美 , 美国经济狂飙的脚步戛然而止 。
半年时间 , 美国国内的石油价格翻了四倍 , 五分之一的加油站无油可加 。
为了应付暴躁的车主 , 加油站的老板不得不端起了枪 。
油荒的阴云同样笼罩在欧洲 , 英国号召全家人挤在一间房内取暖 , 德国私家车每月只能行驶三天 。
接连发生的石油危机击碎了美国人战后高涨的自豪感 , 物价上涨 , 失业率攀升 , 迷茫无措的年轻人痴迷于摇滚和朋克 , 试图在激烈的音乐中麻醉自己 。
1975年 , 尼克松总统在电视讲话中怅然若失 , “繁华时代我们过得太浪费了 , 奢侈品都被当成了必需品” 。
此时 , 美国人终于意识到 , 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 , 能开就行 。
危机之下的美国车企同样步履维艰 , 油价上涨不仅仅是人们加不起油 , 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样水涨船高 。
可惜 , 三大车企并没能真正警醒 , 早期的荣耀和火热的销售纪录 , 使得车企依然陶醉在毫无节制又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中 。
各领风骚数十年,复盘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文章图片
1978年 , 克莱斯勒公司总算想起开发小型车 , 靠抄欧洲同行“作业” , 推出了普利茅斯Horizon和道奇Omni两款前驱小型车 , 受到市场的欢迎 。
但是 , 美国汽车市场早已被更便宜以及油耗更低的日本汽车所占领 , 美国汽车产业危机四伏 。
1979年 , 美国汽车总产量从之前的1287万辆降到1147万辆 。 日本汽车则在美国销售超240万辆 , 占同期进口车总数的80% , 相当于美国汽车国内销售总额的20% 。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狂飙突进 , 让美国车企惊呼这是“又一次珍珠港事件” 。
这话也不算过分 , 受到日本汽车的冲击 , 三大车企个个风雨飘摇:通用亏7亿多美元 , 福特亏15亿美元 , 克莱斯勒亏损更是达到17亿美元 , 濒临破产 。
同一年 , 总统卡特发表了电视演讲 , 坦承“这场危机正让我们越来越质疑自身生活的意义” 。
危机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 从1973年开始 , 油价波及下的美国汽车销量已不断下滑 , 可惜美国三大车企并没能及时应对 。
客观分析 , 美国大排量车早期火爆一方面归功于产业技术的不断提升 ,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发达的高速公路 。 可在石油危机到来后 , 通货膨胀 , 购买力下降 , 面对大排量车 , 消费者不但买不起 , 也开不起 。
更尴尬的是 , 美国车眼睁睁看着日本车不断蚕食自己的市场 , 却始终无法打入日本市场 。
这里面既有美国车不适合日本国情因素 , 也有日本政府限制进口车入境的客观原因 。
感受到压力的美国车企始终没能拿出有效对策 , 反而指望政府不断向日本施压 。
20世纪80年代 , 从里根政府开始 , 美国对日本发起了15次调查 , 从汽车逐渐波及钢铁、电子产品等 。
日本政府也很听话 , 逐渐限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