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到中国,美国为何热衷于搞“芯片制裁”?( 四 )


除了诺伊斯外 , 当时参与成立SIA的还有其他“巨头” , 包括仙童半导体总裁弗雷德·柯瑞根(WilfredCorrigan)、超威半导体(AMD)总裁杰瑞·桑德斯、美国国家半导体总裁查理·斯波克 , 以及摩托罗拉副总裁约翰·沃尔特(JohnWelty)等 。
从日本到中国,美国为何热衷于搞“芯片制裁”?
文章图片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左)(图片来源:网络)
但SIA的担忧为时已晚 , 发展势头凶猛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很快对美国的半导体行业造成了冲击 。
1981年 , AMD的净收益下降了2/3 ,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从年赢利5.2千万美元到亏损1.1千万美元 。 1982年 , 英特尔解雇了2000名员工 , 还让IBM以2.5亿美元购买了英特尔12%的债券 。
到了1986年 , 美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情况更糟 , 被迫削减了7200个工作岗位 。 英特尔亏损了1.73亿美元 , 是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 。 AMD宣布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 亏损了3.7千万美元 , 国家半导体损失了1.43亿美元 。
更让美国人感到耻辱的是 , 日本电子巨头富士通准备收购硅谷半导体公司的鼻祖——仙童半导体的80%的股份 。
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坐不住了 。 1985年6月 , SIA发起了两个运动:打开日本市场;结束日本公司以低于成本价倾销芯片 。 1985到1986年间 , SIA派了大量高管去华盛顿游说 。
1985年6月 , SIA发起了两个运动:打开日本市场;结束日本公司以低于成本价倾销芯片 。 1985到19686年间 , SIA派了大量高管去华盛顿游说 , 并成功说服了美国政府 。
而在利益冲突面前 , 日本的盟友身份脆弱不堪 。 除了让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外 , 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搞出所谓的“东芝事件” , 将日本半导体产业一步步击垮 。
和日本不同 , 中国半导体企业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冲击非常有限 , 中国甚至还是许多美国半导体企业的重要市场之一 。 那么美国为何也要对中国的芯片产业“出手”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 , 在芯片成为大国博弈重要筹码的情况下 ,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制裁 , 更多是在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 以维持美国在各个领域的“霸权”地位 , 这是另一层面的“国家利益” 。
以“芯片法案”为例 , 打着为了美国经济的旗号 , 实则再次剑指中国 , 难掩歧视和排他意图 , 实施“政治要挟” 。
国产芯片替代任重道远
面对美国层出不穷的制裁和打压 , 中国的芯片行业该如何应对?
翁冠星律师认为 , 面对国际制裁 , 中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规定 , 我国的法院要利用现有规定 , 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贸易救济方面的法律保障 , 阻断外国法律不适当的长臂管辖 。 中国芯片企业在国际交往中也要更注重合同的订立 , 避免掉入合约陷阱 。
张孝荣表示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中国缺少对美国“芯片封锁”的反制措施 。 只能加强国产替代 , 以时间换发展 , 同时加大市场开放力度 , 建设优质市场环境 , 吸引国际芯片企业投资 。
实际上 , 中国芯片企业之所以会被美国制裁和威胁 , 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芯片产业没能做到独立自主 , 太依赖进口 , 因此很容易被“卡脖子” 。
近年来 , 尽管国家对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大量的扶持政策 , 相关产业也确实的到了一定的发展 。 但和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 , 仍有不小的差距 。 在一些先进制程的芯片上 , 中国仍然十分依赖进口 。
2022年上半年 , 中国的芯片进口额超1.35万亿元 , 价值超过了进口的石油 , 成为我国进口第一大商品 , 我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仍旧十分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