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Fold「奠基人」周耀旗:用37年的边角料研究,找一座「精神乌托邦」( 二 )


AlphaFold「奠基人」周耀旗:用37年的边角料研究,找一座「精神乌托邦」
文章图片
周耀旗在中科大校门口
第一次去外省上大学 , 16岁的周耀旗有些忐忑不安 , 但班里同龄人不少 , 也就很久适应了 。
他有一本小本子 , 上面记录了很多灵光乍现的“民科”想法 , 比如人死后会不会投胎、太阳系、原子和夸克结构的关系 , 什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 , 其中一些小文章还登过中科大校刊 。
在同学看来 , 周耀旗特别喜欢胡思乱想 , 还有点专攻旁门左道 , 好几门课徘徊在及格线 , 外号“爱因斯坦” 。
好在七、八十年代 , 学术气氛高涨 ,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接连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周耀旗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算不上离经叛道 , 还暗中为他从事需要冥想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 。
在中科大的五年(五年制本科)里 , 周耀旗疯狂读书 , 弥补了少时无书可读的窘迫 。
转眼到了1984年的夏天 , 大学生活就要结束时 , 周耀旗突然有了一股迷茫感 , 他也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 , 对走向社会手足无措 , 他不止一次想 , “自己还这么小 , 资历尚浅 , 能到社会上做些什么呢?”
大多数同学考研 , 周耀旗也跟风 , 幸运的是 , 他几乎没有备考 , 顺利考上了本校的理论化学研究生 。 此时的他 , 也终于安稳下来 , “或许我还能成为第一位国内培养的诺贝尔获得者 。 ”
此时的周耀旗还没想到 , 就是这紧要的一步 , 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邓小平关于出国留学的指示促成了三大项目:CUSPEA(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招生计划)、CUSBEA(中美联合生物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CGP(ChemistryGraduateProgram)——中美化学研究生项目 。
在那段持续了五年的CGP项目中(1982-1986) , 共用242名化学系学生奔赴美国和加拿大 , 成为国内开启基础研究的关键 。
1984年 , 周耀旗所在的中科大分到了6个出国统考名额 。 按照遴选标准 , 需要在有出国意向的应届中国化学系研究生考生中统一考试 , 择优录取 。
但考试结束 , 有几个学生因为英语和政治没过及格线 , 以数分之差落榜出国统考 。
6个名额迟迟不满 , 中科大近代化学系的系主任突然想到周耀旗——已经考上本校研究生 , 虽然没有出国意向 , 去充个数也好 。
出乎大家的意料 , 当年的CGP考试仅有3个中科大学生通过了两轮筛选 , 而出国排名的最末尾 , 就是周耀旗 。
对冷不丁窜出来的周耀旗 , 老师和同学都大为震惊 , 称他是系里的一匹“黑马” 。
但在那时 , 周耀旗对出国没有什么概念 , 认为自己不过是赶巧被抓去“充了壮丁” 。 毕竟他在中科大的成绩中等 , 也从没得任何奖 , 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 。
对于突如其来的出国机会 , 周耀旗兴奋又发怵 。 从小学到高中 , 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邻县的亲戚家 , 大学也只是去了邻省 , 离家不过五百公里 。 而现在 , 要去往大洋彼岸 , 还要选择一所美国学校 , 一切都太陌生了 。
AlphaFold「奠基人」周耀旗:用37年的边角料研究,找一座「精神乌托邦」
文章图片
CGP成员在广州留影 , 周耀旗(后排右五)
按规定 , 所有入选学生要在中山大学进行一年的英语集训 , 期间周耀旗得知 , 一个同班同学王主伦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 , 他也赶紧写上了这所学校 。
周耀旗清楚记得 , 这是偶像杨振宁所执教的学校 , 1985年 , 正是杨振宁在石溪的第19个年头 , 在他的率领下 , 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