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卫星激光通信企业「氦星光联」完成Pre-A轮融资,研制卫星互联网核心硬件

36氪获悉 , 卫星激光通信设备研制商「氦星光联」(HiStarlink)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 , 此次融资距离天使轮系列融资仅6个月 。 Pre-A轮由中关村发展前沿基金领投 , 老股东奇绩创坛和首业资本再次跟投 。 据公司透露 , PreA+轮也已接近尾声 。
成立于2021年的「氦星光联」 , 是对标Starlink星上激光通信技术的民营企业 , 致力于低功耗、小型化星载激光通信终端以及地面通信接收系统的研制 , 主要产品矩阵涵盖了宇航级核心光电器件、超高速通信单板、激光通信终端以及地面信号收发超级终端系统 。 公司以对行业的深入理解以及持续创新来解决卫星互联网中 , 高成本、低速率、高延迟的通信痛点 , 目前已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地布局 , 建成数千平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 并正在筹建激光通信终端智能工厂 。
36氪首发 卫星激光通信企业「氦星光联」完成Pre-A轮融资,研制卫星互联网核心硬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NASA
卫星激光通信的优与劣
随着数以万计的卫星将被送入太空 ,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 相较于传统卫星微波通信技术 ,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速率高、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 激光的频率比微波高3~4个数量级 , 更宽的频段使得激光通信在短时间内可传输大量数据 。 同时 , 激光通信的速率能达到甚至超过10Gbit/s , 并在传输过程中能量集中 , 不易分散 , 功耗也比微波低激光的束散角极窄 , 不易被侦收和干扰 。 凭借其速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功耗低的优势 , 成为卫星间高速通信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 特别在微小卫星应用场合 , 更能体现激光通信的优势 。
中发前沿基金投资总监张家炜表示 , 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从功能发展上看 , 动力、存算、通信要先行 。 就通信方面 , 不依赖频率资源的高速、高通量、高可靠的激光通信路径已然清晰 , 与微波通信互补并存 。
优势之外 , 激光通信也具有一定劣势 , 尤其是在空地通信方面 , 地球的大气层和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由大气层的气候条件、空间环境温度变化、太阳等背景光的因素带来的外部干扰 , 以及平台振动和相对运动的影响 , 卫星激光通信的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 由于激光波束很窄 , 当对地通信受到恶劣天气的干扰时 , 必须有替代调整方案 , 激光信号转由其他地方的接收器来接收 。
36氪首发 卫星激光通信企业「氦星光联」完成Pre-A轮融资,研制卫星互联网核心硬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空客
各国角逐卫星激光通信大市场
通信 , 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战略需求 。 尤其是在国家安全领域 , 通信对情报的传递有重要的意义 。
千域空天创始人蓝天翼发现 , 在2022年8月初 , 一名乌克兰的用户使用Starlink终端进行测试 , 其IP地址却显示在西雅图 , 有可能是星间激光通信链路已经生效 。 在8800km的距离 , 能做到200ms的延迟 , 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 有了星间激光通信 , 俄乌区域的信息战与情报战就有了全新的态势 。
当前 , 美国、欧洲、日本等均在加速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研发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 欧洲便开始研究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 是全球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最快的地区 。 欧洲已经实现全球首次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相干激光通信技术验证 , 拥有全球最高的已验证星间激光通信速率 。 星地激光通信方面 , 欧洲成功验证地月激光通信、低轨卫星与地面激光通信 。 除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外 , 美国与日本也有非常雄厚的研发基础 。
2021年12月 , NASA开始试验其第一个双向激光通信中继演示 , 该系统耗资3.2亿美元 , 数据传输速率比传统的射频通信系统快10~100倍 , 国际空间站是实验阶段后的首个操作用户 , 预计传输速率可达1.2Gbps 。 美国太空发展局也在2021年发射4颗“下一代太空体系架构”关键技术验证卫星 , 验证星间及卫星与无人机之间的激光通信技术 。 据NASA预计 , 到2030年 , 光通信技术将成为空间通信网络的主流 。 该激光通信网络可以在各相关方之间无缝运行 , 最终大大提高卫星通信的效率 , 并降低通信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