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半年报营收超预期,《山河令》顶流官宣代言,百度牌桌换打法( 五 )


从基础层到应用层 , 百度的全栈故事看似很美好 , 但将视角放宽 , 从整个行业的需求端与供给端而言 , 发力AI的百度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
首先 , 就需求端而言 , 目前由Google团队开发的TensorFlow与由Facebook团队开发的PyTorch两款深度学习框架占据业界主导地位 , 短期内国内企业难以实现国产替代 。 与国外巨头相比 , 百度自主开发并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起步尚晚 , 在社区繁荣度、开发者数量等具体指标上仍不及国外巨头 。
第二 , 就供给端而言 , 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严重不足 。 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显示 , 从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国家分布看 , 美国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数量最多 , 有1244人次 , 占比62.2% , 中国排在美国之后 , 位列第二 , 但仅有196人次 , 占比9.8% 。
尽管百度CTO王海峰在采访中曾提及 , 百度的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可以让开发者直接调用这些框架 , 不需要每个人都从第一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码开始写起 。 但背后的主次逻辑应是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既需要大量的开发者 , 但更需要高水平的研发者 。
值得一提的是 , Q2财报发布当晚 , 百度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 , 其中特别提到“加强高端AI校园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 。
除此之外 , 百度还需考虑的一点是 , 如何衡量AI等前沿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相关性 。 一方面 , 持续砸钱的AI能否为传统业务造血 , 走向“大投入、大产出”的正向循环;另一方面 , 随着行业由侧重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向侧重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过渡 , 百度需要打造出更为多元化的技术闭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智能化需求 , 这些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
对百度来说 , 转型为一家AI生态型公司 , 这条“二次创业”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
“没有一家公司能把所有东西做好”“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 2000年你是怎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在纪念百度创业20周年的纪录片《二十度》里 , 李彦宏在镜头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将视角一下拉回到20年前——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 , 年轻人坐在笨重的台式电脑前 , 在那个小小搜索框里输入字符 , 等待解答未知 。
“从2000年到2020年 , 您看到的是同一个搜索框 , 但在背后 , 我们却走了20年的路 。 ”
在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里 , 李彦宏讲了很多故事 , 回忆了关于百度的一切 , 也罕见地谈论了关于自己的故事 。 他还是从搜索引擎的故事讲起 , 但结尾却落笔于百度的技术信仰 。 知乎里有人为此发问:“如何评价百度20周年纪录片《二十度》?”一共22条回答 , 有人这样评论:“本以为又要搅起一番腥风血雨 , 结果就这?”
如今的百度 , 在资本市场与舆论场上 , 形成了某种两极化的对立 , “度吹”与“度黑”的掐架几乎在每一条关于百度的新闻评论里都会发现 。
在后真相的情绪价值里 , 当观点与事实揉杂 , 对于百度这家公司 , 似乎总难以客观视角去评价 。
事实证明 , 资本市场正在重估百度 。 财报发布后 , 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等34家投行给出乐观评级 。 安信国际研报指出 , 结合百度在AI行业的地位和模式 , 处在下一代车联网发展的快速增长的领先赛道 , 公司的基本面十分优秀 , 发展前景广阔 。
毫无疑问 , 关于百度 , 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 , 但有一些观点正在进行 。 如百度究竟还是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AI生态是否值得期待 。



时间拨回20年前 , 百度从互联网泡沫里险中求胜 , 高调登陆纳斯达克 。 李彦宏这位当时的互联网新秀说了这样一句话:“身处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 我们仍然是一家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小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