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快手高级副总裁于冰:技术toB,轻装上阵( 四 )


以下是36氪与于冰对话实录 , 经编辑删减后发布:
36氪:为什么选择在当下这个节点推出StreamLake?
于冰:2016年开始 , 快手积累了一批行业的头部专家 , 到现在有大几百人的规模 , 很多技术一开始是快手接入第三方 , 后来由于体验要求 , 慢慢转成自研;然后经历过快手业务的大爆发 , 现在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
从服务客户角度 , StreamLake分“三步走” 。 最初服务快手内部“客户” , 部分独立APP和产品 , 后来尝试支持一些外部客户 , 比如清华大学“雨课堂” , 再到知乎这样的规模化平台 。
定佳经常跟我们说 , 真正好的技术 , 不是在家里说自己好就好 , 要出去华山论剑 , 真正跟行业领先的公司一起竞争 , 客户愿意付费 , 能赚到钱的才是好的技术 。
36氪:有哪些征兆或者现象 , 会让你觉得现在推出toB业务是成熟的?
于冰:过去两年 , StreamLake已经服务了众多客户 , 验证了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和商业模式 。 快手在B端业务上起步晚 , 但想得很清楚 。 中国有大量传统企业、平台企业 , 对数字化升级、视频化转型需求强烈 。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市场 , 也是合适的一个进入时点 。 最内核的 , 还是我们的技术做得非常不错 , 各种PK比赛中不落下风 。
36氪:对于快手内部而言 , 你们是怎么评估进军toB的ROI的?内部经历过怎样的讨论?
于冰:快手对toB领域潜力和机会非常看好 。 但toB本身就是需要长周期的 , 不像C端 , 迅速几个月就能爆火 , toB需要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 我们有长期的耐心 , 这个跟一些同行高举高打不一样 。
布局新业务过程中 , 我们会充分尊重toB的规律 , 跟客户一起打磨业务 , 通过口碑传播不断扩大客户规模 , 我们不追求速度 , 也不烧钱换增长 。
36氪:聊聊项目的启动阶段吧 , 知乎是你们的早期客户 , 怎么开始合作的?
于冰:2020年 , 知乎加速媒介升级 , 强化图文与视频的融合 。 在寻求外部合作伙伴的过程中 , 基于对快手音视频技术的了解和认可 , 先后两次找到我们 。
第二年 , 围绕架构升级和体验优化 , 我们开始展开合作 。 快手通过媒体处理服务、融合CDN、播放器等产品 , 结合热度触发、多码率自适应等策略 , 帮助知乎解决了用户体验提升和云服务成本优化等需求 。
知乎原来用的是上一代H.264编解码标准 , 这个大家都知道压缩率是每一代的编解码标准 , 从H.264到H.265到H.266 , 每一代会好40%-50% , 知乎想上H.265 , 但发现阻碍非常多 。
首先需要适配很多终端机型 , 单机型适配不过来 , 太多了;其次是传统云厂商的方案 , 如果上了H.265 , 转码服务花费会很多 , 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帮他们把这个钱省下来 。
一方面 , 快手自研KVC编解码标准 , 比H.265还要节约30%至50%的带宽;另一方面 , 我们还有一个热度触发技术 , 不是所有视频都值得去压缩 , 我们实际上只对热的视频 , 且ROI是正的 , 花在上面的算力和带宽比都是划算的 , 我才会去压缩 。 我们还做了机器学习的模型预测这个事情会不会热 , 会热的话就会提前压缩 , 压缩需要时间 , 每个视频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 在视频热度爬坡到最高之前就压缩 , 就能把带宽省下来 。
36氪:云厂商不会做这种方案吗?
于冰:不容易 , 一个是机型适配 , 一个是热度触发技术 , 都需要海量真实的数据来做训练 , 我们把这套方案跟知乎一讲 , 他们觉得豁然开朗 。 测试了一下 , 我们的压缩比云厂商提供的H.265还要好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