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Shopee 衰落幕后:一家最像中国大厂的东南亚巨头的全球化乱局( 四 )


“中国团队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 在深圳与新加坡员工4:1的基础上 , 决策层还希望在北京建立Shopee的另一个大本营 , 预计规模会跟Shopee深圳一样大 。 ”一位接近Shopee决策层的人士告诉品玩 。
这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众中国公司在把全球化业务向新加坡转移 , 并优先选择外籍高管来掌管这些业务的同时 , 这家在许多中国公司看起来有先天优势的“新加坡公司” , 却从组织到文化都越来越中国大厂化 。
新加坡本身究竟适不适合诞生全球化的企业 , 成了很多人新的反思 。
“新加坡这边招人确实非常难 , 公司的发展速度又很快 , 无论是招人的成本还是效率 , 国内都比新加坡好很多 。 ”一位Shopee的早期员工向品玩描述 , 他2018年入职时 , SEA集团即便已跻身东南亚科技小巨头之列 , 但仅从技术层面来看 , 水平勉强能与国内二线互联网公司持平 。
事实上 , 很多在东南亚成功的所谓新加坡公司 , 最初都不是从新加坡起家 。 比如 , 网约车与外卖平台Grab虽于2020年将全部总部迁至新加坡 , 但实则创办于马来西亚;而Tokopedia和Gojeck则诞生在东南亚最大的市场印尼 , 并于2021年合并为GoTo , 成为Grab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 而李小冬的中国背景 , 让Shopee选择中国互联网大厂化的路径 。 但这带来的“国际化”的挑战看起来比其他路线多很多 。
“我其实隐约地感觉到未来Shopee的业务核心团队可能会转向中国 ,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 ”在这位员工看来 , 全球疫情爆发带来的电商风口 , 让Shopee的发展远超预期 , 也无形中成为了核心业务团队向中国转移的催化剂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0年Shopee的总GMV达到354亿美元 , 同比增长101.1%;总订单数达到28亿 , 同比增长132.8% 。 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 , Shopee仍保持着强势的增长势头 , GMV达到126亿美元 , 同比增长103.2%;总订单数达到11亿 , 同比增长153% 。
在这样的变化中 , Shopee在不少员工眼里 , 成了一家事实上的中国公司 。

破灭的全球化美梦 但好景不长 , 这种疫情初期的GMV增长很快结束 , 而Shopee却已陷入内部人事斗争与业务问题拉扯 , 进一步让它来不及调整 。
2021年是Shopee大肆扩张全球市场的一年 , 在原有东南亚和巴西等优势业务基础上 , 开拓了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法国、西班牙、印度等多个新站点 。 但短期内同时进军多个海外市场 , 实则给Shopee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 其母公司SEA集团也多次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将更多关注盈利能力” 。
从SEA集团的收入构成来看 , 其三大主要业务分别是游戏、电商 , 以及数字金融 , 其中游戏(Garena)是电商(Shopee)自创办以来的主要现金牛 , 为其全球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 SEA集团2021年企业总市值曾逼近2000亿美元 。
然而 , 2021年第三季度 , 这样的“互补”模式开始出问题:通过游戏业务作为现金流造血 , 供给电商业务在全球的大额补贴和高性价比策略模式 , 在后者的严重亏损下变得不再成立 。 其游戏业务产品线单薄老化、自研游戏业务进展缓慢 , 流水增速已从65%降至29% , 不足以支撑亏损严重的Shopee电商业务 。
股价开始下跌 。 2021年三季度财报发布后 , 也是Shopee刚宣布进军欧洲市场之时 , SEA的股价一路从最高点372美元跌至现在的80美元 , 蒸发近80% 。
“外部大环境不好是前提 , 但公司站在高点时的盲目自信和不加节制的扩张 , 也是开始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 多个Shopee员工在谈及过去一年多的公司发展情况时 , 表示2021年的扩张步子迈得太大 , 连内部员工都能感觉到策略上的激进和缺乏大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