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阿里季报,以及我与几个阿里年轻人的一次交流( 二 )


纵轴是工作单元 , 包括管理层(紧急应急指挥中心)、政府侧响应社会面互动、商业前台(核心商业、本地生活)、大数据中台、供应链后台(采购/库存管理、仓储物流)、志愿者前台(社会公益部/志愿者、社会公益机构)、大后台 。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或几个具体工作单位 。
横向和纵向 , 围绕什么交汇?物资配送模式!在正常时期和收官期 , 它是“干线+最后1公里配送”;在紧急期、严重期、平台期 , 是“干线+最后10公里+最后100米配送”;在恢复期 , 是“干线+最后1公里/最后10公里+最后100米共存” 。 每个单位 , 在每个时期 , 围绕对应的物资配送模式 , 该做些什么?这构成了应急图的主体部分 。
每个交汇点上的内容 , 有的是对过去几个月的实践总结 , 有的是针对问题的改进方向 。
用SOP(标准作业程序)格式画出这张应急图的人 , 是年轻的理工男沈璟和他的小伙伴 。 他们来自阿里的不同业务 , 沈璟是斑马智能的产研 , 庄明渊是平头哥的芯片工程师 , 蒋正伟是技术线的数据分析师……
“我们就是业余时间大概画了一下 。 阿里的业务线比较广 , 品类较多 , 资源样式也挺多元 , 面对社会突发 , 需要每个业务链最快最适宜地把产品和服务推送给社会 。 当然最初 , 我们也在信息的瞬时盲区里 , 无法精准明确哪里有物资 , 哪里有资源 , 哪些可以完全有效匹配到大家 。 这有信息打通的问题 , 也有当时场景下的能力问题 。 所以疫情过去了 , 但我们还在想 , 不同业务的同事经常还在网上或线下讨论 , 希望能沉淀下来一些东西 , 假如万一再有面临突发情况 , 大家能一起做得更好 。 ”沈璟说 。
我问:“阿里在上海有多少人?”
“大概4万人左右?”这应该是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天猫和菜鸟的所有仓储配送、门店人员 , 包括蚂蚁集团等等在内的一个大数 , 其中有工程师、运营、市场、设计、前端开发等偏线上的团队 , 更多是地面的服务力量 。
据公开数字 , 上海常驻人口大概2500万人 , 4万人 , 相当于上海人口的1/600 , 他们本身就是上海的一部分 。
“要是把所有和应急相关的都算进去 , 比如供应链、服务链、生态相关等等 , 数字应该还远不止 。 ”
我被这张“业余”的SOP图所吸引 。 我没想到 , 疫情退散后 , 还有这么多普通人 , 从自己的角度和方法关心城市的未来 。 在他们那 , 保卫战还并没有结束 。
一般的外界感知里 , 几个月前的上海抗疫中 , 阿里和旗下的各业务单元做了很多动作 , 但似乎没有刻意举办挥斥方遒的出征仪式 , 没有特地发布慷慨洋溢的宣言和概念 , 似乎和过去强“显示度”的风格挺不同 。
聊天中 , 我也听到了阿里董事长兼CEO张勇在4月份 , 与阿里员工面对面沟通会上的一些交流内容(阿里内部叫果汁会 , 交流内容会向阿里全员公布) , 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抗疫 。
会上有阿里员工问:我们的抗疫 , 能不能考虑把所有东西都聚起来 , 措辞也强烈一些 , 对外去更统一更响亮的表达阿里巴巴(集团)做了这个 , 做了那个?
张勇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选择这样做 。 疫情之下 , 我们不说大话 。 力量有限 , 但有多少力量 , 就一定要使出全部的力量 。 我们做事不是为了让别人和社会表扬 , 是能够做一点 , 自己心安 , 这就是最朴素的情感 。 因为我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 。 ”

不只画图 , 更是团长
过去几个月 , 在上海画图的阿里小二 , 远不只是沈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