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Anker导演充电革命:一场跨品牌“互联互通”( 四 )


亿邦动力:如果Anker产品的使用寿命拉长 , 消费者长时间不更换 , 但你们又需要做产品的不断创新 , 两者是不是有矛盾?
阳萌:从企业利润的角度看 , 首先 , Anker不是只有充电这个品类 , 而且我们作为一个持续创新的组织 , 相信在消费电子的更多品类里我们都能够拿出创新的产品 。 这是我们底层的自信 。
其次 , 即便好的产品能用10年 , 每年也会有10%的消费者更新产品 , 如果我们能稳定拿到这一块的市场 , 也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 。 既然选了这条路 , 我们就相信它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 在这个基础上 , 赚我们应该赚的利润 。 那如果我们还有精力和能力到别的领域去做到头部 , 就更好了 。
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能解决一点社会问题 , 这个企业一定是至少心是“诚”和“正”的 。
亿邦动力:你觉得充电消费品这个行业还有机会出现一些新锐品牌吗?
阳萌:就以干电池品牌为例 , 这个品类的发展应该是已经到了终局了 , 你会发现它走出来的品牌也只有少数几个 , 大部分人只会记得南孚、金霸王 。
对比来看 , 尽管充电器品类还没有走到终局 , 但今天市场相对稳定后 , 大家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 , 不会有很多新品牌出来的 。 因为充电器的形态在未来5年到10年内都不会再发生巨大的变化 。
对于我们来讲 , 最终的目标就是 , 大家一想起充电就能想起Anker 。
03技术有边界 , 终局之后还能做什么?亿邦动力:Anker主要是依托哪种底层技术来做产品的拓展?
阳萌:其实还是公用技术 。 因为单独去一个个的拓品 , 比较辛苦 , 还不容易出成绩 。 我们是通过把公用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的去拓品的 。 因为当你在一个领域把一个技术打磨好之后 , 是可以把它迁移到别的品类去的 。 我们希望在已开拓的领域 , 从底层沉淀出通用技术、材料、团队等 , 然后复用到其他品类 。
比如 , 我们把电池和电池组的能力建设好了之后 , 会发现它不仅仅可以拿来做移动电源 , 也可以拿来做储能 , 还可以运用到机器人里面、摄像头里面 , 甚至将来我拿去做电动自行车 。
亿邦动力:未来充电领域的关键点是来自于通用技术的沉淀么?
阳萌:未来充电领域的核心 , 一是来自于产业链更深度的联合 , 二是来自于沉淀和积累的专有技术 。 比如 , 如何把电池包做得很耐用 , 这个技术其实就是我们积累下来的技术 , 在这些积累技术上组装出产品出来 , 就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过程 。
亿邦动力:从技术层面来讲 , 充电产品的功率越做越大 , 效率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 , 这种提升有边界么?
阳萌:会有明确的边界 , 这里面有个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 。 举个例子 , 从4个小时充满到2个小时充满 , 你觉得帮助很大 , 从2个小时到1个小时你也觉得很有用 , 从1小时到20分钟 , 你觉得太棒了 , 但再从20分钟到10分钟 , 对你来讲可能影响就已经很小了 , 从10分钟再往下到8分钟 , 你就觉得没差别 。 所以 , 这个事情到最后就是一个边际效益的问题 。
我不觉得充电的功率会无限制的变大 , 它会度过快速的效益提升期 , 然后达到一个边际效益的平台期 。 将来可能就是你包里放一个150瓦或者200瓦的充电器 , 就够各种各样的设备插上去使用了 。 200瓦充手机、充电脑、充任何东西都巨快无比 , 而且这个充电器的体积还很小 。 比如 , 我们新发布的150瓦的充电器还有一点点大 ,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把它的体积再砍掉一半 , 让它拿在手里就是一个很小的小方块 , 这样的话就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