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三 )


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文章图片
1)软总线技术(设备间互联互通之基础) 。 分布式软总线是分布式设备的通信基座 , 为设备之间的无感发现和零等待传输创造了条件 。 对于开发者只需聚焦业务逻辑实现 , 无需关注组网方式和底层协议(鸿蒙已经实现异构组网) 。 例如 , 基于此种技术 , 手机通过“碰一碰”与料理设备直接连接 , 按照手机内应用的参数设置设备 , 直接完成烹饪 。
2)多设备之间的资源冲突问题 , 通过异构组网解决 。 在多设备的智慧场景(例如智慧家居、智慧出行、运动健康等) , 不同场景下的设备种类、数量和能力存在巨大差异 。 即使是同类设备 , 其对硬件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 总结看异构主要存在介质、协议、芯片、环境和场景5类 , 造成业务并发冲突高、互通兼容问题多、传输可靠性难以保障 。
传统的端对端通信方式 , 孤立使用设备硬件资源 , 因此传统操作系统在软件实现上将业务与连接直接绑定 , 应用视角即通信视角 , 在面临多设备场景下 , 会因为连接冲突而无法保障业务体验 。 异构组网实际是对通信资源的抽象和统一管理 。 在设备异构情况下 , 分布式软总线的组网模块构建了分布式业务的通信能力管理面 , 统一管理通信资源 。 从资源的角度进行统一抽象 , 超级终端的所有Lane形成共享资源池 , 由软总线统一管理调度 。 上层业务只需感知网络状态和调用传输API进行传输 , 无需关注底层细节 , 由分布式总线自动分配合理的空口资源(频率、信道等) , 保证全局最优 。
3)分布式设备虚拟化(超级终端) 。 实现不同设备的资源融合、设备管理、数据处理 , 将多设备共同形成一个超级虚拟终端 。 针对不同的任务 , 自动选择能力合适的执行硬件 , 让业务连续在不同设备间流转 。 例如显示能力、设想能力、交互能力、传感能力等 。 例如:在智慧屏上玩游戏 , 可以将手机虚拟化为游戏手柄 , 借助手机的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触控能力 , 提供更加的体验 。
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文章图片
4)分布式数据管理(逻辑与数据分离 , 跨设备数据流转 , 类似云存储概念) 。 实现应用程序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分布式管理 。 用户数据不再与单一物理设备绑定 , 业务逻辑与数据存储分离 , 跨设备的数据处理如同本地数据处理一样方便快捷 , 实现全场景、多设备下的数据存储、共享和访问 , 为打造一致、流畅的用户体验创造了基础条件 。 数据分布式管理鸿蒙的“智联”基础 , 跨设备的存储为后续的AI优化和多场景互联提供数据支撑 。
5)分布式任务调度 。 分布式任务调度基于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Profile等技术特性 , 构建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管理(发现、同步、注册、调用)机制 , 支持对跨设备的应用进行远程启动、远程调用、远程连接以及迁移等操作 , 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能力、位置、业务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 , 以及用户的习惯和意图 , 选择合适的设备运行分布式任务 。 例如 , 在典型的出行场景中 , 户驾车出行 , 上车前 , 在手机上规划好导航路线;上车后 , 导航自动迁移到车机和车载音箱;下车后 , 导航自动迁移回手机 。 如果用户骑车出行 , 在手机上规划好导航路线 , 骑行时手表可以接续导航 。
2.2关键AI实力:实现“智联”的优化保障
鸿蒙OS3.0的重点之一就是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 , “智”的关键就是AI能力 。 内核是从单一场景向多场景扩展 。 此前鸿蒙2.0已经实现给予用户“服务”而不是产品或技术 , 即IFTTT方式(ifthisthenthat) , 但各个场景之间是相对独立的;鸿蒙3.0是打通了各个场景之间的隔阂 , 将用户的全部场景作为一个整体 , 各个场景互相支持 。 用户在A场景下的需求和应用 , 可以转换成提供B场景服务的优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