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二 )


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文章图片
原子化服务基于HarmonyOSAPI开发 , 支持运行在1+8+N设备上 , 供用户在合适的场景、合适的设备上便捷使用 。 原子化服务相对于传统方式的需要安装的应用形态更加轻量 , 同时提供更丰富的入口、更精准的分发 。 原子化服务由1个或多个HAP包组成 , 1个HAP包对应1个FA或1个PA 。 每个FA或PA均可独立运行 , 完成1个特定功能;1个或多个功能(对应FA或PA)完成1个特定的便捷服务 。
鸿蒙3.0延续了此前鸿蒙2.0的原子化服务思想 , 并对此进行了优化及边界拓展以契合其万物智联的理念 。 随着智能终端的种类拓展 , 用户在不同场景可以获得的服务呈现更加多元和复杂的趋势 。 场景化的服务体验 , 对于用户而言有以下痛点:1)应用丰富的新型智能终端 , 用户学习成本也相应较高;2)场景服务需要不同设备的配合 , 如果其中部分设备未提前安装应用 , 或者需要逐一设备操作安装 , 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鸿蒙OS3.0通过延续其多设备的原子化服务 , 直接解决了万物智联过程中多终端的应用衔接问题 , 是多终端产品互联互通的最佳方案 。
1.4与安卓比较:物联原生的基因优势
鸿蒙OS从创立之初就是基于“物联原生”的理念 , 定位从不是替代安卓(Android) 。 所以其“原子化”的服务和“解耦”的基础 , 就已经具备“万物互联”的基因优势 。 一方面 , 安卓生态链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 。 安卓经历了长久的发展 , 长时间的耦合关系非常复杂 , 解耦的难度比重建更难 。 另一方面 , 传统的APP生态以设备为中心 , 鸿蒙3.0目标是跨设备 , 所以必须不同 。 传统的APP生态架构和模式 , 注定了其无法同鸿蒙一样实现全场景的“无感”连接 。
鸿蒙3.0专题研究:互联到智联,升级到升维
文章图片
传统APP是以设备为中心 , 针对不同设备开发不同的APP 。 刚开始 , 这是APPs生态蓬勃发展的因素 。 但当前 , 这些设备依赖的APPs , 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需求 。 这符合软件发展史“久合必分、久分必合“的规律 。 为了实现跨设备、必须把软件服务“解耦”为“原子化” , 再重新组合 。 方舟编译器即为这个原理 , 鸿蒙3.0也是这个理念 。 我们推测 , 华为在鼓励原子化的服务 。 它以用户为中心 , 而不是各个设备进行下载安装、输入等繁复的操作 。 通过原子化服务 , 不同终端协调满足用户需求 。
2、华为鸿蒙:两次革新设备与用户关系!
用户与智能设备的交互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鸿蒙推动了两次关系的革新:1)用户与单一设备垂直交互 , 不同设备间相互独立、相互隔离;2)以单一场景为中心 , 不同设备间实现简单的连接 , 给予用户“服务”而不是产品或者技术(鸿蒙2.0发布大幅推动了这此变化);3)以用户为中心 , 融合不同场景 , 实现全场景的互联互通(鸿蒙3.0直接推动了此次核心变化) 。
万物智联相较于之前的万物互联 , 就是更多的设备接入(需要强大的通信能力和分布式架构) , 更强的算法支持(需要成熟的AI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 实现的基础就是各个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 , 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
2.1关键通信技术:软总线/异构组网/分布式
多种设备之间能够实现硬件互助、资源共享 , 依赖的关键技术包括软总线、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 。 鸿蒙OS3.0的在软总线中的异构组网技术也解决了共享资源冲突 。 多设备间的分布式架构和管理 , 又依赖于强大的通信领域实力 , 这也是华为有别于其他厂商的核心能力 。 下面分别论述五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