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崩塌”前后:动荡、救赎、新生( 二 )


一直以来 , 金立的对外宣传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广告体系 , 而且在广告投放的管理上非常粗放 。 这导致金立虽然渠道能力很强 , 在国内能排前几 , 但却给人一种乡镇企业的印象 。
2015年 , 金立曾花一个多亿投放了一档央视综艺节目 , 当时的负责人只和电视台相关人员吃了顿饭就做出了投放决定 。 在央视投放硬广进行品牌背书 , 是非常常见的营销行为 。
但如果投放综艺节目 , 省级卫视反而是更优的选择 , 因为央视综艺节目的政治性注定了它是不以流量为目标的 。 金立草率的投放行为 , 导致广告收益极低 , 甚至出现过节目收视转化率为0的情况 ,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
俞雷经手后 , 对这个收益极低的投放项目做了些补救 , 事后要回来五六千万的媒体资源作为补偿 。
事实上 , 金立内部对于这个问题早有认识 , 大多数高管也希望能够有所改变 。
因此 , 俞雷的大力革新在当时得到了包括刘立荣在内的多数高管和代理商的支持 。
将帅失和:卢伟冰与总设计师袁炫华的对峙
为配合俞雷做产品 , 刘立荣还出面请回身在酷派的金立“老人”袁炫华 。
不过 , 由于袁炫华和卢伟冰的积怨 , 这次合作并没有维系多长时间 。
袁炫华曾在2012年加盟金立 , 加盟金立前 , 他在天珑移动做了7年设计总监 。 当时天珑在海外市场非常成功 , 产品设计引领了潮流 , 成为金立的模仿对象 , 基本上天珑每推出一款产品 , 金立立马就会推出相似的产品 。
2012年袁炫华离开天珑后 , 应卢伟冰之邀加盟金立 。 此时 , 卢伟冰正在推动金立品牌所谓的“年轻化改革” , 成立了面向年轻群体的子品牌ELIFE和主打电商渠道的子品牌IUNI , 需要一位优秀的工业设计师来掌刀 。
袁炫华加入金立后 , 成为IUNI品牌的联合创始人 。
他为IUNI设计的产品初步方案被董事长刘立荣看到后 , 后者大为赞赏 , 决定把这个方案先拿到金立品牌的机型上 。 后来 , 这款产品大获成功 , 卖出了200万台 , 也让袁炫华进一步受到刘立荣赏识 。
然而戏剧性的是 , 开总结会的时候 , 卢伟冰把这款产品的成功归功于营销 , 让袁炫华大为不满 。 除此之外 , 刘立荣本想让袁炫华负责M2017机型的开发 , 做项目总经理 , 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卢伟冰的强烈反对 。
双方曾多次反复交涉 , 但卢伟冰始终不肯让步 , 为此两人冷战了长达两个星期 。
最后 , 刘立荣无奈妥协 , 把袁炫华调去负责金立手机的工业设计 。
袁炫华虽然被调离IUNI , 但当时金立的产品端还是以卢伟冰为主导 , 导致他在金立内部做事情阻力重重 。
这场内部撕扯 , 最终以袁炫华选择离职而收场 。 而批准离职申请的正是卢伟冰 , 整个审批流程极快 , 堪称“秒批” 。
2015年 , 袁炫华重回金立后 , 并没有立刻受到重用 。 这一方面是因为刘立荣重新出山 , 对金立业务复盘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 , 袁炫华与卢伟冰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 , 二人曾多次在公司公开发生摩擦 。
种种原因导致袁炫华回归金立后过得并不顺心 , 尽管俞雷等人再三挽留 , 他还是在一年多以后选择了离开 。 而那个时候的金立 , 正处于业绩飞奔期 。 可谁也没能想到 , 等待金立的 , 是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毁灭 。
资金链断裂前夜
2017年底 , 刘立荣的赌博传闻不断发酵 , 巨大的公关危机引发了金立供应商的挤兑 , 导致金立资金链断裂 , 最终在短短一年内走向了破产 。
在大厦轰然倒塌的前两年 , 李键把金立那段时期的业绩形容为过山车 , 俞雷的到来是那个最低点 , 下落之后 , 飞奔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