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昔日“第一买菜平台”每日优鲜:站在了悬崖边上( 七 )


但如果当年徐正不是拿到了潮水一样涌来的投资 , 也许他会发现 , 前置仓模式在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命运完全不同 , 盒马鲜生、叮咚买菜以及每日优鲜代表的前置仓 , 更多是一种即时性需求 , 这是一种提升性消费需求 , 付费意愿不够刚性 。
前置仓的货物都是提前备放在仓库里的 , 生鲜本身保质期就不长 , 货物流转效率低 , 最终货损率必然很高 。如果没有非常密集的人口和足够的消费能力 , 前置仓亏损的概率是很高的 。
在前置仓模式之前 , 所有的干线物流都是大小仓模式——从城乡结合部的大站点开始分配 , 送到城市里的各个小节点然后派送 , 这种模式是没有冷链加持的 , 显然解决不了生鲜这种特殊商品的低温、保鲜等特殊需求 。而所谓的前置仓模式 , 就是将若干个小型仓库以高密度布局设置在城区内 , 每个仓覆盖范围有限——仅需要覆盖周边三到五公里 。
正是以这种模式 , 每日优鲜逐渐将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送达建立为核心优势 。而且 , 相对于大仓模式 , 前置仓的单点面积仅200-300平米左右 , 在一线城市的前期投入只需50万元/个 , 从理论上来说 , 只要每日订单超过一定的数量 , 这个成本很容易被平衡掉 。
33岁创业的徐正 , 一开始以前置仓的模式杀入生鲜赛道 , 很快便获得市场的青睐 。因为前置仓的出现 , 让生鲜产品很快的送到消费者手里 , 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 , 是一种颠覆式的、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前置仓模式看上去很好的解决了生鲜电商的最后500米问题 , 服务又快又好 。
但是 , 前置仓风光无限的概念下隐藏的很多问题 , 彼时并没有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测算 。例如 , 前置仓需要足够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才能平衡成本 , 但全国达到这样标准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寥寥无几 , 所以前置仓是否适合全国推广 , 是一个值得深入考究的问题;
又比如 , 前置仓虽然体验很好 , 但是这个体验如果在商品价格中计入仓储、物流的成本 , 仅仅高客单价就会让很多用户觉得这不是一种刚需 , 而如果不计入物流、仓储成本 , 又无法平衡成本 。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人物比如有侯毅 , 他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就指出 , 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 , 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 , 不可能全面盈利 , 侯毅断言 , 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 , 是做给VC看的模式” 。
但徐正和侯毅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 , 他在湖畔大学上课的时候分享前置仓的好处 , 说了两大优点:
第一 , 空间利用率高 。每300平的前置仓 , 空间利用率约等于3倍面积的超市 , 因为不需要设置公共的双向过道 , 货架空间往上可以更高 。
第二 , 房租低 。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盖完一个小区后 , 往往是能开店铺的 , 先给它开上 ,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阴铺、阳铺 。阳铺就是人流量很大 , 顺应人流方向的店铺 , 而阴铺就是很背街的店铺 , 不顺应人流方向 。因此这块土地没有额外增值 。所以做前置仓选择的就是阴铺 , 单平米租金就差3倍 , 坪效差3倍 , 其实差了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