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科研人员在进行太阳Hα光谱成像仪波长定标试验受访单位供...|国之所需心之所系 这里有群敢啃硬骨头的“追光人”

本文转自:光明网
本文转自:光明网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科研人员在进行太阳Hα光谱成像仪波长定标试验受访单位供...|国之所需心之所系 这里有群敢啃硬骨头的“追光人”
文章图片
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科研人员在进行太阳Hα光谱成像仪波长定标试验受访单位供图
在一个重大项目攻关的紧要时刻 , 作为青年科研骨干的周磊却“消失了” 。
最先注意到这一点的 , 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书记李国宁 。
那时 , 正是疫情肆虐的日子 。 长春光机所数百名科研人员为了保障国家任务、重大项目的正常推进 , 选择在工位边“打地铺” 。 睁眼工作、合眼睡觉 , 这种状态几乎成了当时长春光机所驻守科研人员的常态 。 经过一番寻找 , 人们才发现 , 周磊已经在实验室中吃住了十几天 。
“特别能吃苦 , 特别能攻关 。 ”提及这个团队 , 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主任薛栋林感慨地说 。
李国宁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 重点开展大口径、超精密、高性能空间光学遥感载荷技术研究 。 为了尽早攻克技术难题 , 在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 , “996”甚至“007”都不罕见 。
虽然辛苦 , 但他们从科研中获得的快乐局外人也难以体会 。 去年10月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 , 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
“羲和号”上的太阳Hα光谱成像仪项目 , 正是由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负责研制的 。 在项目负责人韩诚山研究员的带领下 , 这个由22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 ,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 , 突破了全日面面阵成像、光栅光谱扫描成像、高精度反射镜运动扫描等多项关键技术 , 可在Hα谱线临近波段300余个波长点实现全日面面阵成像 , 可得到日面上任意一点的光谱信息 。
这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 ,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全日面Hα单色像(包括Hα线心和线翼三个波段)的空间观测 , 可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 , 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 , 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
不仅如此 , 在微光与多光谱成像仪项目等国家重大任务面前 , 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的科研团队发扬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 ,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 。
国之所需 , 就是光之所向 。 长春光机所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是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的“追光人” 。
70年前 , 新中国的光学事业在这里扬帆启航 , 以王大珩、龚祖同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长光人一路栉风沐雨 , 砥砺前行 。
70年来 , 长春光机所以发展国家光学事业的大局为重 , 陆续分建、援建出上海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安徽光机所、成都光电所、苏州医工所、长春光机学院等10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单位 , 光学的种子从此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
本文转自:光明网长春光机所空间二部科研人员在进行太阳Hα光谱成像仪波长定标试验受访单位供...|国之所需心之所系 这里有群敢啃硬骨头的“追光人”】如今 , 20余位在该所工作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两院院士 , 多人荣获国家级英模人物称号 , 以“80”后、“90”后为骨干力量的团队 , 接过了前辈手中的火炬 , 正向光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