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雷军需要学习李彦宏( 二 )


芯片是个极为吃经验的行业 , 没有造芯经验的小米有两个选择 , 一个是与芯片公司合资成立公司 , 一个是直接买技术再优化 。 “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 , 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金 , 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 。 ”雷军当年对造芯的难度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 所以小米选择了买技术再优化的路线 , 斥资1.03亿元买下联芯科技的SDR1860平台技术 , 并高薪挖掘其他芯片厂商人员 , 历时28个月 , 2017年发布第一款SoC芯片“澎湃S1” 。 2019年4月 , 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 , 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 , 专注AI和IoT芯片 , 松果则继续聚焦手机SoC芯片研发 。 2020年8月 , 雷军被问到“澎湃芯片还做不做”时表态:“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 , 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 , 后来的确遇到了巨大困难 。 但这个计划还在继续 。 等有了新的进展 , 再告诉大家 。 ”
这不 , 时隔多年 , 小米的芯片传来了最新消息 , 7月1日 , 雷军在微博官宣新的自研芯片: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 。 雷军表示 , 澎湃P1快充芯片加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 , 实现了电池管理全链路技术的自研 。 小米12SUltra将搭载这两颗自研芯片 , 毫秒级实时监控电池安全 , 大幅提升续航预测精准度 , 最重要的是 , 有效增强续航时长 。
雷军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 , 也预估了造芯的难度 , 结果还是被芯片掣肘 , 或许可以从之前媒体采访松果员工的话语中了解其中原委 , “虽然雷军称要打一个10年的仗 , 但没有从小米身上看到‘对芯片研发规律的尊重’ , 而是急性子 , 更像互联网的做事方法 , ‘砸一些钱 , 做上3个月 , 就能做出产品来’” 。
小米的高端化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是成功的 , 但是缺乏硬核技术的高端化是站不住脚的 , 智能手机市场的低潮期已然到来 , 此次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的出炉怕是难以扭转这一颓势 。
高端化道路遇阻 , 那么国内下沉市场还有小米的一席之地吗?
线下是手机销售的重要渠道 。 根据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介绍 , 目前中国手机行业 , 线上、线下销售分别占30%、70% 。 其中 , 线下市场中 , 城市市场占比55%、县乡市场占比45% 。
而目前 , 小米销售结构约为线上、线下占70%、30% , 在线上的市占率约为38%、线下的市占率仅为7% , 下沉成为小米的重要选择 。
2021年10月30日 , 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之家第10000家店开业 , 相比之下竞品走的更远 , 荣耀在2020年12月线下经销商会议上提出 , 2021年将开3万家终端店 。 信息时报2020年11月报道 , OPPO国内已有20万售卖点 , VIVO也约在20万家左右 。
早在2017年的时候 , 雷军就宣布要以“小米小店”打下县乡市场 , 但结果并不美好 , 2020年11月 , 小米进行零售渠道改革 , 开始了进攻下沉市场第二战 。
能不能打下县乡市场 , 取决于能不能让代理商赚钱 , 但市场普遍反映是“干小米不赚钱” 。 曾经有媒体采访线下渠道商 , 得到的反馈是 , 2020年小米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率达到了10个点 , 而此前仅有5-7个点 , 而华为手机的利润率长期保持在18个点左右 , OPPO和vivo的利润率低的时候也能到15个点以上 , 最高可达25% 。
为了提高渠道商的利润水平 , 小米着力提高周转率来缓解渠道商的库存压力 。 2020年9月 , 小米推出零售管理系统“小米零售通” , 通过数字化管理线下门店货品的流动 , 提高周转效率 。 商品直接由小米一方销售给消费者 , 库存由小米承担 , 直接降低渠道商的资金周转压力 , 以此提升对渠道商的吸引力 。
加入线下渠道的争夺似乎并没有让小米在国内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 根据IDC数据显示 , 2021年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强依次为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 , 其中小米的市占率为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