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治不了威马的杂症?( 二 )


到2020年 , 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品牌营收步入爆发期 , 大多实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 , 威马此时营收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比不上友商 。 到2021年 , “蔚小理”营收规模均破200亿 , 而威马的营收规模仍然不到50亿 , 突破速度非常慢 。
IPO治不了威马的杂症?
文章图片
短板
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品牌 , 威马为何掉队严重 , 原因很多 , 和外部环境关系大吗?
从2020年以来各新势力的业绩表现来看 , 的确有关系 , 疫情影响到供应链通畅性以及上游零部件的价格 , 从而影响到下游整车企业的利润空间和交付速度 。 但威马的掉队大多与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调性有关 。
一、定位与投入不匹配
威马汽车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电动智能化汽车” , 这和特斯拉、小鹏、零跑的初始定位差不多 , 强调智能化、电动化 。
但智能电动的定位需要大量烧钱来支撑 , 自动驾驶系统、车联网、三电系统全都是费钱费时的技术活 。 如今 , 特斯拉、小鹏的智能电动定位比较受市场认可 , 零跑的全栈自研虽然备受质疑 , 但在小车智能化上也有不错的成绩 。
威马其实也有不少智能化技术成果 , 比如EEA、SOA、L4级自动驾驶 , 其今年下半年将上市的M7甚至搭载了很多L5级别的硬件设备 。
但是现在市场对威马的品牌印象 , 似乎很难与智能化进行强联想 , 其一原因可能是威马的营销投入不够多 。 2019年在营销、销售、行政方面的费用投入 , 威马还处在比较领先的位置 , 但到2021年 , “蔚小理”已经实现追平或大幅赶超 。
IPO治不了威马的杂症?
文章图片
更为重要的一点 , 还是威马的研发投入与其他同定位的厂商相比过少 , 根据前面提到的数据 , 威马研发增速停滞 , 营收占比连年下滑 , 智能化能力一定与资金投入呈正相关 , 威马研发烧钱不够 , 自然难有令人惊喜的产出和技术 。
二、产品力不足
过去三年 , 威马一共卖出去不到8万辆 , 这个量看起来不算少 , 而且威马目前的车型种类在新势力中最为丰富 , 但威马的爆款比例反而最低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2021年新能源SUV销量前15排行中 , 威马仅有EX5上榜 , 蔚来ES6、EC6、ES8均在列 , 小鹏唯一的SUV车型G3也成功上榜 。
值得注意 , 去年4月威马推出了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W6 , 搭载了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LivingMate全车交互系统等最先进技术 , 但W6的销量却没能实现领先 , 在2021年的新能源SUV榜单前列中未能现身 , 甚至没干过自家更早出、更便宜的EX5 。
新车没老车能打 , 这是比较尴尬的问题 , 根源可能在于产品力不足 。 第一 , 单一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 , 不足以打动更多购车者;第二 , 没有达到市场对智能SUV的诸多预期 。
此外威马还存在一个品牌认知隐患 , 那就是多次发生的自燃事件 , 容易让市场对其形成不良的潜在印象 。 目前来看 , 威马仍然没有能处理好这一关乎品牌力的焦点风险 。
越发危险
处在IPO节点的威马 , 其实境地不容乐观 。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 , 几年的拉力赛跑下来 , 新势力几斤几两 , 市场已经很有数了 。 尤其是对于第一批上马的新势力们 , 交付量已经证明了消费者的偏好 。
威马掉队明显 , 可以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 产品力、研发、营销等等 , 威马没有做好的地方很多 , 与对手们差距越来越明显 , 也是一个不容反驳的事实 。
从宏观数据看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预期快得多 , 证明市场快了起来 , 但是威马好像还是那么慢 , 似乎没有意识到赛道节奏的快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