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文章图片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文章图片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文章图片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文章图片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全球性失衡让“脱钩”强势登上历史舞台 , 世界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协调机构等全都收不住了 。 然而 , 从国家“脱钩”到“数字铁幕” , 都与互联网时代相悖;“脱钩”也无法根本性解决全球性失衡 , 失衡后的再平衡更需要互联 , 互联更能代表未来 。 任何逆潮流而动的行为 , 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供应链管理|“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全球产业链面临“断链”困局
疫情全球蔓延直接导致全球产业链陷入瘫痪 , 究其原因 , 在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下 , 产业链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 专业化分工合作和分散化生产是“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 全球化带来全球造 , 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分散化生产链条的拉长 , 造成协作体系不断扩大 , 形成了多个产业链“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量子纠缠”状态 。 产业链的这些特征 , 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效率 , 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风险传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 。
因此 , 疫情冲击到产业链上任何一个小的环节 , 都可能造成整个链条的停摆 。 特别是在现代管理学“以销定产”“零库存”等模式的加成下 , 产业链一损俱损 。 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库存都不会超过1个月 , 这就导致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停产3个月 , 整个产业链基本都要歇工 。 例如 ,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上市公司中有130余家企业的产业链因日本地震因素陷入停产、半停产或减产的境地 , 不少企业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客户或供应商 。 尤其是在2020年 , 身处疫情中心的中国不仅占据着全球制造的重要地位 , 而且相比2003年 , 中国在原材料、零部件、装配制造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都大幅提高 , 这也使得产业链风险的双向传导效应更为显著 。

世界制造中心意外停摆 , 连锁反应很快传导给全球产业链 。 中国按下暂停键后 , 率先受到冲击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某些供给环节;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酵 , 海外供应链的梗阻也将会进一步影响中国 。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推算 , 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 , 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会被拉低67亿美元 。
然而 , “去中国化”呼声再高 , 都难以短时间内逆转中国供应链优势 。 不仅全球产业链很难另寻替代者——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大概为18% , 相当于中国以外整个亚洲新兴市场的总和 , 可以接纳相当体量的经济体选择少之又少;而且大规模回迁故乡并不现实 , 尤其欧美发达国家在一路脱实向虚的产业发展现状下 , 很多基础产业早已断代 , 要重新恢复制造业等产业链体系 , 非一朝半夕之事 。 这从曾被特朗普盛赞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承载着“重振美国制造业”厚望的富士康计划截至目前尚且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案例中 , 就可窥一斑 。 政府干涉产业链调整、企业经营方式与行为的效果也着实有限 , 且不提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 , 生产自然会流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即便在非常时期 , 企业仍有调摆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