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皇城相府陈家大院

皇城相府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之称 。相比祁县乔家大院、太谷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这些富商私宅,皇城相府才真正称得上是气势恢宏!
晋城的皇城相府,位于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此地原名“午亭山村”,是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因康熙帝两次下榻于此,才改名皇城村,陈家大院被称做“皇城相府” 。
看过《康熙王朝》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名字想必早已耳熟能详 。陈廷敬在朝期间,历任康熙皇帝经筵讲师,刑部、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编撰总阅官 。因清朝沿袭明代旧制,未设宰相一职,做为皇帝枢密内阁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就相当于辅佐朝政的宰相 。陈廷敬一生位居帝师明相,深受康熙信任和倚重,曾获康熙“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最高评价,康熙亲赐《午亭山村》牌匾与“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可谓尊荣有加 。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
皇城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为避战乱而建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 。2007年,皇城相府成为AAAAA级游景区 。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 。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 。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 。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 。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 。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 。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 。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
【山西皇城相府陈家大院】 陈廷敬(1638-1712年) 。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
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 。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 。致仕时,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为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 。以示辞别 。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 。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 。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
陈廷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 。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 。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 。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 。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
代表景点
斗筑居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 。内城“斗筑居”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 。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 。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 。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
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 。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 。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
树德院 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 。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 。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 。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 。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
世德院 该院为陈廷敬出生地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 。陈廷敬出生于该院西房 。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 。统观其整个明代建筑,简洁、古朴、典雅 。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间枋木组合主要为:平板枋、大额枋和雀替,柱础、门枕石、影壁均为素面,门窗一般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棂窗和支摘窗为主,木栏板,梁架结构极少装饰,室内次间多设落地罩,纹饰一般为几何图形 。
河山楼 河山楼又名"风月楼" 。位于内城北部 。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 。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 。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 。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 。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 。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 。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 。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 。河山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 。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 。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
冢宰第 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儿庭院,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门两面三刀侧施八字影壁,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及贵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时封闭 。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 。正厅往北本为内宅,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 。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楼 。
石牌楼 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 。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 。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 。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 。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 。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 。
御书楼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 。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 。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匾、联均为原来之实物 。
屯兵洞 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计五层125间 。隧道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 。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 。
陈氏宗祠 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 。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 。
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相府内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廷敬祖父陈经济居所 。门边石兽、门前照壁均有麒麟图案,故取名“麒麟院”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 。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 。
御史府 御史府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 。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 。
小姐院 陈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其院落与西花园过厅相通 。该院室屋顶形式采用券棚顶,风格独特,屋身低矮 。
南书院 皇城相府小姐院和南书院、管家园创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皇城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地方 。
管家院 相府管家办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为单层结构 。门楣上镌刻“笃诚”二字,是相府选拔管家的用人标尺 。
止园 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1.1万平方米 。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 。
紫云阡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