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是流传于陕西关中一带的一种具有独特色彩的群众艺术,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农村各地的社火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
据史书记载,“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 。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每逢皇帝登基或年节,兵事稍息,京城长安的边陲都要张灯结彩举办社火,社火的种类很多,有高台、高跷、旱船等等形式,而在众多的关中社火表演之中,以彬县南街社火——高亭最为著名 。
彬县南街高亭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高亭社火又称亭子、芯子,在形式上将民间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 。表演时,用一根高4米左右的铁管或钢筋做成骨架,然后根据戏剧故事情节造型,加以弯折,布置装饰,使之更为新颖,栩栩如生 。通常让五至七岁的男女儿童舒适地固坐在骨架上,扮装角色,进行演出 。这种形式,既能给观众以凌空飞来的感觉,又使人觉得孩子天真活泼,富有朝气 。特别能给少年儿童以丰富想象力的启发,同样也有杂技艺术之感,每台以一折或一段为故事化妆表演,配有锣鼓乐器 。
相传彬县高亭社火以各种戏剧神话、传说人物为原型,造型美观、惊险、神奇,被誉为彬县社火一绝,它是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一种艺术,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们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 。表演时借助活动平台,表演者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怀,实现自我身心愉悦,同时又感染着群众,给人以精神、文明、艺术、喜庆的文化氛围 。这种表演形式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特别是这种表演艺术和秦腔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陕西彬县南街高亭社火】 无论哪种形式的社火艺术,在“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方针指引下,表演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深受人们欢迎 。而彬县南街社火——高亭则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流传了下来,在当地生根发芽,如今,它成为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原生态瑰宝,贯通历史,流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