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晏公水神庙
波阳县城西有一座历史悠久,且很有名气的庙,叫晏公水神庙 。庙内祭祀着定江王、晏公、萧公3位主神和诸位小神 。在这一带,晏公水神庙的香火是最盛的,当地渔民把晏公水神庙看成是攘灾除祸的神灵,是保佑平安的崇拜偶像 。定江王,实为一只大鼋(yuán,是龟鳖科中的一属,特点是体型大,体重可达100公斤) 。在鄱阳湖一带有许多庙,庙的正厅里有一尊大头鼋塑像,抬着头,凝视着鄱阳湖 。塑像后树立着一块一丈多高,3尺多宽的石碑,碑上有“威镇鄱阳湖定江王”7个大金字 。凡是湖上来往的渔船,见到这样的庙,都得备上香烛鞭炮,向鼋将军定江王祈祷平安 。
【江西波阳民俗风情】 为什么鄱阳湖的渔民对这头大头鼋如此信奉呢?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
传说,大头鼋外形甲鱼,重千斤,力大无穷 。据传它原是龙种 。早先,鄱阳湖的老龙王生了9个儿子,老大最难看,大头,大眼,4只蒲扇一样大的脚板,背上还有厚厚的甲壳,取名为“大头鼋” 。龙王觉得大头鼋失去了它龙种的体面,便下令道:“如果大头鼋身上的壳脱了,才能见他,叫他父亲 。”
一条金丝鲤告诉大头鼋,只有吃了寿星老神仙炼的仙丹,才能脱壳 。大头鼋找到老神仙,说明来意 。老神仙很乐意地给了大头鼋一颗红丹,说是要玉皇大帝金龙殿里华表柱上的玉柱龙涎,和着这红丹一起吞下,就可以脱壳 。大头鼋遵照老神仙的指点,来到鄱阳湖边的高山上,伸头望天,等玉柱龙的到来 。
这天,玉柱龙来吐涎了 。谁知不巧,鄱阳湖上突然狂风大作,打得湖面上的船全翻了 。渔民们在水里呼天哭地 。大头鼋见到此景,心中实在不忍,顾不得接龙的涎沫,急忙爬进湖中,把渔民们救上岸 。龙涎未接着,大头鼋无法去壳,以后,它就定居在鄱阳湖中了 。每当湖上风兴浪起,它就不顾风险,下湖抢救遇难的渔民 。大头鼋保护了渔民,鄱阳湖的渔民也对大头鼋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后来,渔民们为了感激大头鼋的功德,就在湖边上建造了庙字,给它塑像,并尊称为“鼋将军” 。从此以后,如果鄱阳湖起狂风恶浪时;鼋将军的塑像就会摇动,庙里大大小小的和尚便仰头祈祷,来往的船只就可以在风浪中化险为夷 。
又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因遇风浪,朱元璋的乘船被风折断了风帆,舵也被暗礁打断 。这时大头鼋出现了,它以身代船,救出了朱元璋,并让朱元璋得胜而归 。因此,朱元璋便封大头鼋为“定江大王” 。当大头鼋游到波阳时,又在此显灵,从而受到波阳渔民们的敬重,希望它能保佑渔民们出湖打渔时,满载丰收,平安而归 。因此当地渔民们便在莲花山等几个地方修庙朝拜,以示虔诚 。这种对鼋的崇拜心理,仔细探究,则表现了渔民的一种良好愿望 。
晏公和萧公均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水神,这两位江西临江的神人,在波阳渔民们的心中被视为救苦救难,法灾避邪的保护神 。每年腊月小年,渔民们收船靠岸,迎接新年,过年后的第一次出船,都要去晏公水神庙烧香拜朝,叩头许愿,祈求能“平安顺利,鱼满船仓” 。开船时,如果要去下游,也要先向上游行一段路后再转向下游行驶,以求吉利 。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当地渔民要举行盛大祭日,就是路过此地的船也都停下来,为“定江王”庆寿,这期间,还引来不少过客游人 。农历十月初三,渔民们也要举行祭祀活动,为晏公水神诞辰庆贺 。每当新船下水之前,渔民们要给新船披红挂彩,放炮点香,一路驶到晏公水神庙前,烧些纸折元宝以供水神,求得新船永远平安 。波阳一带饲养渔鸟捕鱼的渔民们,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二、七月十三或十五,都会自发地在一起,举行一系列祭祀水神的活动 。气氛十分虔诚隆重 。
波阳花灯会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汤团,或叫吃元宵,寓有团圆之意 。波阳一带“以米粉为九相饷谓之上元圆” 。除吃“元宵”外,这天人们还要扎灯栅,各种形式的灯笼争奇斗艳 。舞尤灯,耍狮子,踩高跷,走百索,放烟火,敲太平鼓,热闹非凡 。正所谓“宠纱腊风斗时兴,看罢龙灯又马灯 。花鼓双鬟歌宛宛,鳌山五彩结层层 。”当然,波阳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是不可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欢乐的,正如有一首《题灯》诗所云:“官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
解放以后,人民翻身作主,闹花灯的活动才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间的花灯形式存龙灯、狮子灯、马灯、船灯、鱼龙灯、蚌壳灯、采莲灯、禾杆灯等,现在又增添了歌颂改革开放的“飞架长虹”、“巨轮扬波”、火箭灯、飞机灯,以及表示渔家喜悦心情的“庆团圆”、“合家欢”、“普天同庆”等彩灯 。波阳县的灯彩是很出名的 。古代留传至今的有节节高、珍珠龙等 。“节节高”由学龄前儿童扮演群众所喜爱的古代或传说人物 。三百多节节高灯彩,每节八人,庞大的表演队伍川流不息,组成各种复杂的队列,阵式令人目眩神迷 。“珍珠龙”用500支特制的香做成,待这些香点燃后,远看过去就像是一条珠光宝气的活龙 。波阳镇的渔民还制作各种鱼类形象的灯彩时,头灯为鳌鱼灯,其次是春鲢、夏鲤、秋鲑、冬鳊,象征四季太平;接着还有 鱼灯、青晚鱼灯、凤稍尾鱼灯等 。每当元宵夜晚,色彩缤纷的鱼灯映红了江南水乡,人们在闹花灯时边歌边舞,尽情地表达庆贺丰收的欢悦心情 。·蚌壳灯彩·波阳的蚌壳灯彩是根据成语故事“鹅蚌相争,渔翁得利”演绎而成的 。由于这个故事在波阳渔民中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因此这种灯彩的形式也流传十分广泛,且受到渔家的特别喜爱 。
蚌壳灯彩的主要特点是:蚌壳姑娘十分惹人喜欢,渔翁老人非常风趣幽默,表演内容异常滑稽有趣,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神奇色彩 。珍珠是稀有的珍品,历来只靠天然采集,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地人工育珠十分盛行,波阳蚌壳灯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改变了它的内容,现在大多用来表现老渔翁想方设法捕捉蚌壳,智取珍珠的故事情节 。—般的蚌壳灯彩是两人表演;即一蚌壳姑娘,一老渔翁 。但也有的地方有六人表演的:一人饰蚌壳姑娘,称主蚌,一人扮老渔翁,四人演小蚌壳姑娘,称众蚌 。表演形式有渔翁与主蚌的对舞,主蚌与众蚌的群舞,还有众蚌的衬舞 。
蚌壳姑娘和老渔翁嬉斗一场特别精彩:老渔翁为了获取珍珠,千方百计想使蚌壳张口,蚌壳姑娘故意地将蚌壳一张一合,以引逗面前的捕蚌老人,她有时躺倒在地,旁若无人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老人悄悄的靠近蚌壳,趁机将手伸了过去,那知蚌壳姑娘早有准备,来了一个原地翻身,把老人甩到身后 。老渔翁不甘心就此罢休,一次次寻找良机,但不是被蚌壳姑娘夹着他的双手,就是扯着他的脚,险些跌倒在地 。老翁无奈,只得使出最后的绝招,推波助澜,搞得蚌壳姑娘晕头转向,最后终究没有逃脱渔翁手中的网 。
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波阳蚌壳灯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更全面的发展,已形成一种包括灯艺、灯舞、灯歌的综合性艺术 。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表演,每次都引起观众欢快的大笑和极大的兴趣,真是百看不厌,经久不衰 。
波阳嫁女的传说
从前波阳有一个知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他强占民家女子,胡作非为!不过官大衙门大,老百姓哪个敢惹他呢?那时候嫁女儿都是细吹细打 。这知县一听见喇叭响,晓得是新娘子拾过,便吩咐亲信把新娘子抢来,留在衙门里一夜,等二天再放出来 。百姓气愤难忍,不过他是知府老爷,又拿他没办法 。后来百姓想出一个办法来:趁大清早知府还没有起来的时候,便接新娘子过门;也不细吹细打的吹喇叭,只打铜鼓,还放鞭炮,像埋死人送葬一样 。从那时候起,这种习俗便沿袭至今 。
- 江西鄱阳渔文化
- 江西乐安流坑村的文化民俗
- 安阳林州民俗风情
- 江西南昌塘南贺郎歌
- 江西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的故事
- 江西进贤建房上梁民俗
- 江西上饶婺源理坑村民居
- 江西婺源汪口村俞氏宗祠
- 江西婺源长寿古里:洪村
- 江西婺源晓起村: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