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河北溪鹿洞民俗文化

陆河县北溪鹿洞祖庙特色民俗文化闻名遐迩 。据悉 , 自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以来 , 淳朴的客家民俗文化在这里不断沉淀 , 凝聚成有地方特色的祖庙文化 。
鹿洞祖庙乃河口北溪朱氏四世祖云溪公太于明建文元年间(1399年)解粮往京 , 行至扬子江遇台风 , 船不能渡 。溪公苦思无计 , 乃登山祈拜当地黄老仙师 , 求仙师保佑 , 若能按时到京 , 侧回时愿承香火 , 刻像永如祖考祀之 。神领其愿 , 即日风平浪静 , 众船渡江平安无事 。公回时恭请黄老仙师香火 , 然刻像祀之 。仙师佑我族民万代其倡 , 团结安康 , 越久越灵 。祖庙创建于清宣统元年 , 位置于河口北中衣屋村 。其神愈久愈灵 , 吉凶报应 , 故前来敬拜之信民络绎不绝 。祖灵丕显 , 至今香火极盛 。
【广东陆河北溪鹿洞民俗文化】 祖师二月六日诞辰 , 行祭祝寿 , 新正演戏补祝;每三年屯兵一次 。
庙内所供奉的“黄老仙” , 向来为当地朱氏族人及周边信众所尊崇、信仰 。而“屯兵赏将”就是以此为发源而流传的其中活动之一 。据传统每三年举办一次 , 是当地大型的传统文化与民俗盛会 , 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
演年戏 , 是鹿洞祖庙文化锁定项目 。
每年入冬后 , 祖庙演年戏理事会成员便开始忙活起来 , 张罗春节期间的年戏演出事务 , 并通过召开各村负责人会议 , 将演戏时间通知到户、到人 , 做到家喻户晓 。
演出年戏 , 每次至少演三天三夜 , 观众达到四万人次 , 分别来自北溪、南溪 , 以及河口、新田、上护 , 甚至海陆丰等县 。在观戏过程中 , 大家其乐融融、互相照顾 , 从未发生打架、斗嘴等不愉快的事情 。
鹿洞祖庙除了过春节请戏班演出外 , 平时也经常搞演出活动 , 如六月初六、中秋节、冬收后 , 等等 。近年来 , 北溪还将助学文化融进唱大戏中 , 春节期间演出年戏时 , 在戏台上对前一年考录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颁奖 , 在当地有效营造了崇学尚学的良好氛围 , 考上名校的学子逐年增加 。
安龙打醮活动 , 是鹿洞祖庙文化另一项目 。
据介绍 , 安龙打醮始于明朝年间 , 每隔数年举行一次 。每逢安龙打醮前一年 , 入冬之后 , 农事暂告一段落 , 村民们为了感谢神灵庇佑带来一年的收成 , 祈求上苍继续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便紧锣密鼓准备打醮祭祀活动 。安龙打醮过程中 , 北溪辖村人们都忙碌起来了 , 匆忙吃点东西后开始挤在村口迎香 。打醮队伍几百人排列整齐依次游村 , 队伍前面的人扛着公王老爷及庙中法器家什 , 后面的人则分两排 , 手挚彩旗 , 在道士、鼓乐手带领下 , 穿礼仪服沿北溪各村落走一圈 , 意思是把参加打醮的各村都圈进来 , 以保大家平安无事 。
安龙打醮的队伍一路上逢庙便进、遇宫就拜 , 沿途的人们纷纷用手中的香换下祖师香炉上的香 , 然后插在自家的香案上或是自家的院子里、墙头上 , 意思是祖师已被请到了自己家 , 一家老小已受到庇佑了 。河口镇北溪人把这种民俗传统文化承袭了六百多年 , 直至现在 。
“屯兵买马” , 是鹿洞祖庙甚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
据悉 , 每隔三年 , 鹿洞祖庙必举行一次“屯兵买马”活动 。“屯兵买马”是鹿洞祖庙最隆重的一项非物质文化活动 , 举办时间一般选择在春节期间 。活动期间 , 祖庙周边彩旗飘扬 , 鼓乐喧天 , 三米高、半径达二十厘米的三支大香柱插在庙台前 , 用各种颜色米糕砌成的圆锥型“糕塔”高达四米 , 蔚为壮观 。三台礼炮依次鸣放 , 响声传至五公里开外 。八匹用竹片织成外裹布块并涂上颜料的“骏马”在文化广场上一字排开 , 八名年轻女子“骑”在“马”背上 , 威风凛凛、整装待发 。
三台礼炮齐鸣时 , “屯兵买马”仪式正式开始 。司仪人员现场指挥 , 八名略施粉黛的女子“骑”着各种颜色的“骏马” , 和着抑扬顿挫的音乐 , 挥动着马鞭 , 绕着文化广场奔跑 , 英姿飒爽 。醒狮队不时窜入 , 与“骏马”队竞舞 , 时而赢得观众掌声 。
“屯兵买马”活动一般需要一天时间 , 在这一天北溪家家户户都约定俗成吃斋 , 戒油腥 , 以保证不冲撞招来的兵马 。
县政府于2015年六月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 于2017年2月5日上午 , 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 。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领导以及各界群众近万人参加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