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呈坎古村 中国风水第一村

【安徽呈坎古村 中国风水第一村】 呈坎是一个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内八卦巧妙而完美相结合在一起、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一个神秘古村落 。成功的为徽州乃至中国村落建设史上留下千古之迷 。呈坎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风水八卦第一村 。呈坎村内,格局按九宫八卦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众川河为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房屋呈放射状排列,向外延伸八条街巷,将全村分成八块 。村内街巷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 。八卦阵式的排列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大有可观之处 。构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百态千姿,风格优美,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 。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
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现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荐目录 。
呈坎古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镇西10公里处,古村落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不仅类型丰富,其整个村子井然有序,号称“三街九十九巷”,现有清代民居200余幢,明代民居30余幢 。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易名呈坎以来,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祖籍徽州)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
呈坎,隶属歙县(古徽州府治之所),古名龙溪,今属黄山市徽州区 。早在东汉三国时期,东吴统帅诸葛瑾、吕蒙来到此地征服山越人,见此地地处万山之中的一片洼地,“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是罕见的风水宝地,便在此定居下来,名为“龙溪” 。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其八面环山"恰似易经八卦图",村中溪水绕村而过,形成了类似阴阳鱼的图形,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于是得名 。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 。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 。
唐末战乱,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甚好,于是也择居于此,现今呈坎绝大部分为罗姓 。罗氏兄弟通晓易经八卦,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开始营建布局呈坎古村,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的布局,并改龙溪为呈坎,并解释说:“盖地仰露曰呈,洼下曰坎” 。“呈”意为显出,露出,露出的土地为阳;坎为八卦中的一卦,坎的卦形“?”,代表水,属阴 。总的说来“呈坎”应是表达风水地势的地名 。为了拓展旅游和迎合现代人的口彩,又有了“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中国风水第一村”这样的延伸 。
进村有一“坎”,坎上刻三条鱼,意为“过坎有鱼(余),平安得福” 。其上云纹表示这道坎是“帝王之坎”,跨过去则会一生无忧 。(其实这是其他建筑“门槛”移来安置的)
徽州山区多是为避乱从中原陆续迁入的士族,他们仍以邹鲁之风自恃,教育子孙,宋以后尤其重程朱理学,重风水 。得益于这里的“好风水”,呈坎罗氏亦是英才辈出,有高官,有隐士;有富商,有高僧;有诗人,有画家,还有史学家、医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等等 。
呈坎以两条水圳将河水引入村中,形成了“街街巷巷有溪水,门前圳水流不息”的景象 。这里保存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文物价值极高的祠堂、社屋、古民居、桥亭、更楼、过街楼遍布全村 。全村的街巷均用石板铺就,纵横交错,马头墙高低错落 。该村在明弘治年间,以历史沿革为基础、以罗氏宗族意识为主导,围绕前罗家庙、后罗家庙、罗东舒祠、长春社等建筑为核心,按罗盘八卦式对村落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组合,并突出左宗(宗祠家庙)右社(祭祀土地的社屋),将村庄定于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 。
罗东舒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长期隐居,义不仕元,惟耕读是业,”被称为陶渊明式的人物 。该祠按文庙格局兴建,有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甬道、两厢、露台等,加上后寝的11开间,均为民间祠堂所罕见 。
东舒祠分前后三进,由错落的院墙相连,浑然一体 。第一进是正门,两旁分立黟县青抱鼓石 。进门为午朝门式,六石柱立脚,柱顶有雕刻精致的石狮,檐内外为l2个六铺作如意斗拱和挑檐枋 。旧时除逢重大活动、祭日和四品以上官员驾到之外,正门一般不开,人员从两侧旁门进出 。在第一、二进之间,有8丈见方的两个大天井,左右厢房对称工整,厢房前的青石栏杆上雕刻着走兽麒麟、戏水飞龙,其中象形、虎形龙为国内古神龙图例中所独有 。
天井里有一株400多年苍老古朴的桂树,年年繁花满枝 。第二进是享堂,殿宇恢弘 。堂的正面6根石柱一字排开,堂内4根通天木柱,根根硕大,一人难以合抱 。正额悬挂着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题书的“彝伦攸叙”巨匾,长7米,宽3米,为国内古匾之最 。
长春社,乃宋中兴年间迁建,明嘉靖丙寅年(1566年)秋重修 。面阔18米,总长36米 。前进栅栏门为五开间,中进七开间,后进五开间 。整个建筑计有立柱94根 。原栅栏门上高悬苏东坡所书蓝底金字“长春大社”匾额 。下堂原先也有一块“春祈秋报”的匾额,反映村民对五谷丰收的祈盼 。上堂的凤凰彩绘和下堂的木纹彩绘均清晰可见 。长春社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系村民集会和节日看戏所用 。广场南面为水口花园 。长春社作为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一种特殊公共建筑,在徽州几乎是硕果仅存,极为珍贵 。
罗会泰宅系元代建筑,宛如古堡,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其门楼砖雕十分精美 。底层高达6米,有两层架梁,斗拱粗壮硕大,十分罕见 。楼层以地砖铺就用以防火 。水圳则从厨房经过,既可饮用,亦可防火 。两层楼的民宅较如今三层楼的现代建筑还要高,其墙体质量和砖块质量也为当代所不及 。
此外,该村还有古建筑罗应鹤官邸、罗会炯宅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木牌楼门罩、环秀桥头木构亭、灵山岭石构继善亭等等,风格迥异,石雕、木雕、砖雕,特色卓著 。
历史上,呈坎罗氏与众多的历史名人互有交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除朱熹的题词外,苏轼曾在《罗氏族谱》题有“文德武功名留竹简,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明代内阁重臣许国于万历年间为罗应鹤致仕返乡所建居所门楼题赠“首善儒宗”之赞语 。计数历代皇帝、高官、名流为呈坎所题的匾额,多达数百块(现仅存30多块),不仅在徽州首屈一指,就是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现今阁中尚存、最为著名的要数元代光禄大夫李孟书赠国子监祭酒罗绮的“大司成”匾,历史最为悠久,距今已700多年 。
1995年,故宫博物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栾成显先生到呈坎考察时曾说:”故宫只有500多年的匾,呈坎却有700多年的匾和两块630多年的匾,是很宝贵的 。“